这恐怕也是人生的第二个十字路口,后来选择留下当老师,其中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我在大四时谈的女朋友,还有一年才能毕业,如果我去北京,她可能去不了。现在,我工作的这个211重点大学,名牌大学的博士要来当老师,学校还要查他的出身(本科、硕士的学校和专业),想想自己当时也挺幸运的。女朋友毕业后,为了方便(主要是节约住房成本),也和你一样办了很多手续、盖了很多章子,才领到结婚证。我没在老家办酒席,就在单位附近请同事和她们家的主要亲戚一起吃饭,办了一个仪式。这中间还有一个跟你类似的情况:我刚毕业,我的父亲就查出了食道癌,记得当时我知道后爬在集体宿舍的床上苦了很久,因为我们家有三个孩子,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在农村照顾三个孩子和一个小脚奶奶(我上初中时去世),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父亲,他在七十年代初期被一个大型工程单位招工,算是正式的工人,工资很微薄,所以他非常的节俭。我们家老大也上了大学,老师老小,等到我刚刚毕业,开始自食其力(当时工资只有286元),父亲可以松口气,享享清福的时候,却得了不治之症(5月份)。他原来的单位也很好,花了很多钱治疗、动手术。但我清楚、我父亲也清楚,来日不多。所以,在当年的10月3日,我就办了婚宴,当时向父母鞠躬的时候,看着父亲清瘦、蜡黄的脸,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知道日子不多了。3个多月后,刚过完年,父亲就去世了,而且,很奇怪,父亲知道他那天去时,把一切事情都安排的好好的。
我们结婚时真的是一穷二白。当时父亲刚刚动完手术,我不愿意问家里要任何钱,在学校给我的12平方米的“新房”里除了电视机和电脑是借朋友的钱买的新的以外,冰箱和洗衣进都是别人搬家时淘汰给给我的。老婆家在这个城市,不过我们也约定,不向家里伸手,虽然岳父一直坚持要给我们买新家电,我们以房子小为由婉拒了。办完婚宴,朋友给的礼金凑到一起刚刚够给人家付婚宴钱,真的是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婚后也没休婚假,刚留校,系上跑腿的事情挺多,也没那个意识申请婚假。老婆到一个保险公司工作,当时招聘她们的人说,要招聘这些大学生作为试点,为企业培养中高层。后来发现其实就是招业务员。干了一年多,辞职在家考研究生,考了两次,终于考上了。老婆考研和上研这段时间是我们最苦(当时也不怎么觉得)的时期,房子就是14平米的筒子楼,公共水房、公共卫生间的那种。
我很小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个用小鸟算卦的,现在看来说我们家的情况很准,其中说我:学习一般,但常常有贵人相助(我那时不记事,这些都是父母说的)。留校后,也很努力,关键是有个老师对我很好(贵人吧?),带我在外面做些项目,一方面我的收入慢慢增加了,另一方面我做项目的技巧也慢慢成熟了。记得做完第一个项目挣了4000元,就赶紧给前后不通风的房子装了一个格力空调(那时很贵,大2匹的要3800多)。这时,老婆就和我商量买房子,最后选择了一个旧城改造的房子(也在黄金地段),当时周围的环境很差,路也很窄,花了不到17万买了90平的房子,当时我们的存款也就3-4万,和你一样,人缘还不错,亲戚朋友主动借给我钱,其次付清买了房子。当时心里眼里大啊,这么多外债,还到什么时候啊!住进新房的第二年(期间,我的儿子降生了),朋友给了一个政府的项目,我第一次独立负责,像模像样的完成了,最关键的是,外债全部还清还有一些结余。我这个人喜欢静、也比较清高,住的这个地方很繁华、也很闹,什么人都有,还亲眼看见有一个男的骑着摩托送老婆(女友)去夜总会(有色的)上班,在离门口不远处依依不舍的道别然后走进紫醉金迷的夜总会上班。这时,就有了再买个房子的念头,我就和老婆分别作为正方、反方开始辩论买和不买的利弊。此时,老婆已经毕业,还算运气好,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所属的一家事业单位,收入一般,工作很轻松,一星期去2-3次就行,所以我说她是专职养孩子,兼职上班。讨论的结果还是决定买(现在我们的大事都是采取这种辩论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论资排辈的房子没多少指望,而且很折腾人,先是一室半,再是二室一厅,最后才可能是三室一厅。于是在中国房价还没有大涨之前,在我们新校区附近(当时基本就是农村),买了一个170平的房子,当时一平才2400元。现在,我们对面的房子已经卖到5800元一平了。最关键就是这个小区很大、绿化、管理不错,还有温泉,对面是一个很大的公园,房子的房贷11年10月就可以还清了。现在,我们两个又开始蠢蠢欲动,准备买车。也因为一个小项目,就在前天去定了一个超过我们现在存款额的丰田的车(一部分缺口问我们家老大借的)。是不是有点疯狂?
就写到这吧,让楼主见笑了,我是胸无大志、随遇而安、容易满足的人,我的博士还没毕业,水平无法给楼主比了,要求的发表的论文已经发完了,正在准备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