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蒜你狠”到“糖高宗”,从“豆你玩”到“棉里针”……一个个网络流行语的接力不断,印证着2010年是物价飞涨的一年,“凡是物种均有涨价,唯独工资条还是那么瘦小,”一句网络戏语,道尽百姓生活“鸭梨”的剧增。
谈起今年的高物价,“最有说话权”的家庭主妇们会翻出家庭账本,跟你唠叨上一阵,“米价抬高了,油贵了,蔬菜上半年大涨,连冬天的棉衣也贵了很多……”换而言之,这年头最高面值的100元人民币“不经花”。然而,网友仅仅用“三字词”,就极尽笑侃
2010年高物价现象——
【蒜你狠】
从2009年开始,大蒜价格疯涨。据媒体报道,大蒜之乡山东金乡今年的大蒜产量比去年少了不到两成,但价格一度涨了数十倍。在上海一些菜市场,蒜头身价更是上涨至10多元一斤,价格直接赶超猪肉。于是,网友们借鉴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
【豆你玩】
“逗你玩”一词,最早是出现在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最著名的段子之一《逗你玩》中,从今年初开始,绿豆的价格不断攀升,从以往的两三元左右涨到了10元左右。网友据此发明了“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网络潮语。
【姜你军】
姜你军,又称姜一军,形容生姜价格一路飙升,超出合理范围。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2010年6月下旬以来,全国生姜价格呈上涨走势,价格涨速明显加快,7月14日至26日连涨13天,至每斤5.93元;7月14日至8月15日,全国生姜价格连涨33天,至每斤6.57 元,累计涨幅达18.2%。
【糖高宗】
10月9日,全国食糖现货价格指数历史性超越6000元大关,达到6062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继“蒜你狠”、“豆你玩”之后,白糖的价格一路冲刺,普通的白糖摇身一变“糖高宗”。
【玉米疯】
受年初南方干旱北方寒冷影响,国内玉米减产,加上少数游资囤货炒作,市场上玉米价格的涨幅较2009年同期相比,已经逼近三成。继“蒜你狠”系列后,“玉米疯”逐渐进入各主要媒体的最新标题。
【辣翻天】
从2009年底开始,浙江、甘肃等地的辣椒价格持续上涨,同时,干辣椒在重庆、山东、四川等产地市场上价格暴涨,让市民和火锅店的老板纷纷感叹“辣翻天”了。
【棉里针】
今年冬天,想要添置一件棉衣,不少主妇却发现价格已不是去年那个价了,“涨了很多”。究其原因,今年棉花等纺织原料价格纷纷上涨,现在棉花价格比起年初时涨了将近20%,于是,一名大渝网友创造了这一新词。他表示,棉花价格上涨,“刺痛”了一些纺织企业。
【苹什么】
继“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之后,农产品游资炒作又瞄上了“苹果”,一个新的名词“苹什么”开始在苹果主产区山东烟台市流行。各路资金涌入当地疯狂抢购,“红富士”瞬间身价大增,续演着近日以来的涨价大戏。
为了应对不断上涨的物价,人们花钱更加慎重了,恨不得一元钱掰成两半花。因此,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现象随之出现了:比如白领变“海豚族”、赴港“打酱油”、网友交流“菜奴省钱攻略”等。
【海豚族】
“海豚族”,指喜欢海量囤积的人。他们本着节约为本的居家过日子原则,在杂货市场上大量采购农副产品,因而被冠以“海豚(囤的谐音)族”的称号。海豚族的习惯用语是:朋友,今天你海豚了吗?
【网购族】
方便快捷、货品丰富、价格便宜的优点,使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网上购物。在市面上农副产品价格飙升阶段,不少当家主妇,尤其是白领一族,纷纷在网上比拼菜价,“敲敲键盘搜出最低价”。
【特搜族】
除了团购和囤货外,还有不少主妇们联合起来“地毯式”搜索特价商品,然后互通情报或是互相帮忙购买。一位特搜族市民告诉记者,她还经常和邻居交流信息,哪里的青菜、海鲜便宜她都了如指掌。每逢周末,她便和邻居结伴组成“特价扫货军团”,去搜罗特价商品。
【团购族】
以低至一两折的价格,就可以到饭店吃饭、上电影院看大 片、到美发店做头发、到医院做体检,诱人的低价吸引了大批网友投身“团购一族”,也成为白领主妇们最行之有效的省钱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