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清楚市场需要什么产品?
国六条出台以后,我正在沈阳做一个住宅项目的市场论证。经过我们的详细论证,该楼盘的目标客户群体所需要的户型以95-120平米为主。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开发商最清楚,开发商不会做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开发商要想生存必须尊重市场。
--政府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政府调控的目标是降低房价!这一点毫无疑问。限制90平米以上开发比例的直接后果是该类物业的供给缩减,供给曲线上移,均衡价格趋于上升。对于90平米以下的产品呢?成本的上升同时导致了供给曲线的上移,价格会下来吗?政策又让消费者存在降价的预期,结果是价格上升了,交易萎缩了,有价无市。
--5年内转手交营业税合理吗?
我有两套房子,本来打算明年初卖掉一套的(购买满2年),新的政策出台以后,我不能交易了,转为出租。于是次新房市场,很多象我这样的人不愿意卖了,即使卖,也要加上税收。根据我的观察看到,南京大街小巷的房产中介的次新房挂牌价格都上升了,因为营业税。而购买者呢?除了刚性的需求,大多数预期后市价格将走低,采取观望态度。结果是,价格进一步上升了,交易萎缩了,有价无市。
而租赁市场呢?由于大量次新房由出售改为出租,租金下来了。
--新一轮调控的直接效应:资产价格与租金的背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新一轮调控的直接后果是资产价格与租金的背离,房价继续走高,租金却在下降。我们知道,支撑资产价格的是资产的收益,资产的收益(租金)下降了,资产价格应该同步下降,如果资产价格在上升,则是泡沫扩大的象征。随着租金的进一步走低,市场随时有崩溃的可能。
--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的宏观调控不能达到调控目标呢?原因在于,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没有深入市场,做为肉食者,处庙堂之高而决策,不尊重市场规律,采取反市场的手段,结果必然是遭到市场规则的惩罚。
--应该怎么办?
既然调控的目标是价格,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调控办法就是限价。欧美国家政府通过最高租金限制保证房租的稳定。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限制典型区域的房价来控制整体房价。拿一个城市来说,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找出几个不通层次的有代表性的区域,对房价进行限制,若干年内的售价不能高于该价格,这个最高限价体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进行调整。但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限制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收益,但如果地价上涨了,房价当然也会上涨。地方政府不应该又想地价涨,又想房价落。只要有效处理好非住宅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整合,城市经营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