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德国新任总理安格拉·默克尔访问中国。这位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第一次访华,就从另一个角度,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自主创新课。默克尔对中国批评声音之强烈,前所未见。与对华友好的前任施罗德相比,她的态度有接近于180度的大转弯。
默氏传达了德国工商界一个强烈声音,是:不要迫使德国企业转让技术。最直接的由头,当然是京沪高速铁路路线之争。最先是,德日法三国企业争夺,法国人出局后,采用中国自主技术声音开始出现。去年11月,胡总访问德国时,与西门子签下了购买60辆高速列车的大定单。时值,因日本对待历史问题的一系列开倒车行为,导致经济关系也日趋冷淡。一时之间,德国人以为稳操胜券,独自享受京沪高铁之美餐。
不料风云突变。今年4月3日,愚人节后第三天,中国铁道部宣布:京沪高铁将于年内动工,2010年投入运营。让德国人大吃一惊并恼羞成怒的是,中国将“采用适合国情、路情的自主技术体系”。
默克尔此次访问中,批评“中国不应迫使外企转让技术”。在谈判中,中国政府对国产化率的要求,迫使外方向中方合作伙伴转让了技术。
近两年,德国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严重下滑,应也是默克尔言论背后的推动力之一。自主创新是胡温新政后的一个关键词,大型国企务必拿出一个样子来。上汽集团希望德国大众将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转让给自己,以此为基础自主研发自己的新车,但2004年初最终被对方拒绝。此后,上汽几乎完全倒向了美国通用。
默克尔的强烈批评,与去年中国产业界热议的“‘市场换技术’失败”之声音遥相呼应,共同说明了自主创新之重要性,及其难度之大。
市场换技术,本来就是一场博弈。过去,该项政策尚可理解为一种心理补偿,或一个更长远雄心的寄托。但现在,默克尔传达的声音表明,我想占领你的市场,但不会再给你任何东西。你搞自主创新,我就批评你制造壁垒,侵犯知识产权,违背WTO规则。颠来倒去,都是一个紧箍咒。
过去10多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仰仗三驾马车:一是出口,二是投资,三是内需。
就目前形势来看,美国与欧盟在打击中国出口能力方面已经形成默契,迫使人民币升值、对华产品反倾销——二者都清晰地指向这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反倾销则一直都令人头疼。
美国和欧盟也一起攻击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意在阻断中国获得技术快速提升的途径。
投资拉动则是一把双刃剑。当投资发生时,产生需求;一旦完成,则变成供给的力量。面向基础设施的重大投资,过去几年导致了经济过热。而对道路和楼堂馆所的大笔投资,相当一部分属于浪费。拆了重建,毁了再修——实践着经济学上的“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是可鄙的,因为其“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中国领导人把未来经济增长的希望寄托在扩大内需上。这也是一个老生长谈的问题——内需如何扩大?
目前,所谓的鼓励内需政策,是相当有局限的。再次套用《天下无贼》里黎叔那句台词,“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存款税没能把老虎逼出笼。黄金周的实质则是鼓励 全国人民大串联,天南海北大花钱。
美国和欧盟逼迫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品反倾销、抨击中国侵犯知识产权,中央领导人在这种背景下强调的“自主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到了又一个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阶段。
我认为,最重要的,官员们要把“政府自身的内需”——这或许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内需,与鼓励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对于采购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生产的汽车、电脑、软件、电器等,政府部门要舍得花钱。惟有如此,才是真心鼓励自主创新的力量生长。一个丹东朋友对我讲过一个故事:该市一个区的地税局,拥有10多辆丰田霸道,问为什么,答曰,开这样的车出去征税,才有面子!
官僚的面子和自主创新,哪一个更重要一点?对这个考量的结果,将决定了中国自主创新之路能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
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韩国人天生就有那么强烈的爱国主义。在哈日这一点上,韩国人丝毫不逊于中国的小孩子们。每个周末,都有一些漂亮的韩国少女,站在机场,迎接日本的年龄较大的情人。关键在于,韩国政府在财税政策上,刺激人们购买国货——如果买洋货,那对不起,请先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税赋。久而久之一种文化就形成了,购买外国货,会遭到周边的鄙夷。
对于自主创新的民营企业,政府应该提供大力支持——目前的支持力度显然太小。去年,金山公司推出WPS3000,号称是得到了国家科技部863项目的巨大支持。所谓“巨大支持”更多是道义上的,温总理听了15分钟汇报。现金支持只有800万,这个让雷军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数字,只相当于一辆进口豪华轿车。政府采购民族软件,去年也算得上一条轰动新闻。但采购数额,“不够养活任何一家小的软件公司”,雷军说。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收藏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