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人认为例子中的夫妻结合过早总体评价是负面的”,实在难以苟同。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都是早离手最好。孩子长大了,父母还年轻,什么都能帮一把。有些老海龟回国找太太,孩子还不到20岁,自己都年过70了,不能一起跑步登山运动旅游,连在外面打架了,都不能用“男人”的方式去面对。以前北欧有个研究,独子女家庭中父亲或母亲过老者,后代保持单身的机会很大;因为没有在个人成长中通过父母亲成功地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建立起对家庭的信赖;尤其,男性后代初婚找有财产的超大龄女性的概率高,而女性后代“老牛吃嫩草”的机会也多,总之,影响孩子的成长。

从国家的角度看,好象是2005年前后有个调查,如今22-32岁男性青年学子的精子健康程度只是同年龄男性青年平均水平的1/10(下限),可见这些国家栋梁对于后代生理质量方面贡献的能力了!因此,为了防止将来满街的老父老母生的质量差的孩子这种可怕现象的出现(当然,同时摆摊买菜的生理质量好数量高但社会质量实在不敢依靠。我单位楼下有个水果店,小老板和太太是再婚婚姻,我见过的孩子就有4个,据说老家还有一个顶责任田的儿子。我家隔壁楼有个日本回来的软件硕士,结婚太晚,儿子才小学三年级,他已经满头白发了。将来这条街上,走过来5个人,就有一个是高级技术人员的儿子,但有四个是读书到小学毕业小老板的儿子,放大到全中国的背景下,嘿嘿~~~)于是,国家颁布一些法规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也算是为了挽救中国人濒临崩溃的生物种群优秀基因库吧!

P~~S~~,LZ的这一例子中,年轻的父亲不应让那么小的女儿做留守儿童,太可怜了,有些显得多余了,不太好。——其实,LZ这一例中,所谓年轻的父亲,也没有多年轻。在东方文化中,17、18岁男子结亲,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不过是因为近代西风东渐,中国在婚姻制度方面完全采纳了新教(基督教)的模式。而在婚姻年龄方面,完全是由于当时的农业生产无法养活如此多的存量人口和增量人口,就倡导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天知道少生和优生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甚至在自然灾害的年景中,大量人口移民边疆或下放到农村,不过是为了谋一口饭吃——如今,农业生产供给的问题不太大,但是人又出了问题,如今的男青年,可能30岁甚至40岁都不定性,社会生存能力也是普遍不尽如人意,所以~~~~~~~~~~~~~~~个人以为LZ例子中的主人公还真是很不错。好象基本没有求助父母什么的,很了不起。将来无可限量。赫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