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骂?申冤?独角戏?反正不是讨论!
在理论上对一种观点、一种学说进行评述,至少在社会科学领域,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客观”(与fujo11文中的“主观”一词相对)。而想达到或者追求“客观”的评述,是不踏实的态度。“主观”与“客观”,都是个人主观的认识,或许很多人习惯于将对自己的“味口”的称为“客观”吧。
“市场经济是一种价值(社会购买力)经济,也就是说,是一种围绕有效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只要有效需求不足,就会需要凯恩斯的需求理论,这和社会制度的性质,完全没有关系”。从经济思想史的视野来看,fujo11的这种观点也只能是一家之言,这是以需求与交易为核心的经济理论,而另外一种经济理论,即为生产与供给的经济理论,就被fujo11排除在外了(这一点连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hhj都没有看出来,我感到很奇怪)。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经济学中的需求只能是萨伊的需求理论,将凯恩斯的需求理论看成是对萨伊需求理论修补。这类需求理论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突出需求的可塑性,表现为购买力(交换能力)决定论,这种观点被美国麻省的“剑桥”继承。但是凯恩斯理论还有一个派别,即英国的“剑桥”,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罗宾逊夫人则坚持另外一种观点,即认为凯恩斯革命的实质,恰恰是推翻(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概念。我想立志于写一本经济理论史专著的fujo11,不在不了解这些经济学说史知识吧。如果均衡概念被推翻,市场出清、资源配置等问题便为再是核心问题了,那么fujo11认为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价值(社会购买力)经济,也就是说,是一种围绕有效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便具有fujo11的主观性。而我国现阶段,最为核心的,我同意高老师的意见,是总供给仍然不足,应该将国民经济的重点放在增加生产和产业结构优化上。
fujo11“比如说,我们国力现在完全有实力使整个社会达到人人享有最基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首先我想看到是用统计数字说明问题。fujo11可能是认为,因此政府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才没有为国民的最基本福利“埋单”,让国民“自费”购买福利,做为扩大有效需求的手段。政府这样认为,证据何在?另外,fujo11认为通过扩大货币供给,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我水平太差,请fujo11给出证明。
学术讨论归学术讨论,但是年逾八旬的高老师,是值得大家敬重的!年轻时求学于国外,50年代末国内“反右”运动高潮时,放弃即将到手的tenure,归国效力。一生立于讲台上,坐于书桌前,传播知识,译书著书,桃李满天下。直至前两年,年迈的他还定期前往国家图书馆浏览图书,翻看外文期刊。吾等晚辈对高老师最大疑惑是,他读了多少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