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72 1
2006-07-28

  国家统计局昨天将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细化如下:在5997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薪收入45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1%,经营净收入409元,增长19.5%;转移性收入1416元,增长5.1%;财产性收入127元,增长26.4%。据说这是据全国5.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的结果。

  不过抽样调查的结果只反映事实的一部分,却不反映事实的全部,而平均数字却是掩盖收入差距的最好烟雾。因为如果垄断行业的收入飞速增加几十个百分点,而社会其他行业的增速却只一个百分点,两者一平均,中间的沟壑也填平了。

  而且光从表面看,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速达到甚至超过GDP的增速,似乎可以得出我们同步分享了发展成果的结论,但其实因缺失了城镇人均GDP的数值,我们无从知道这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例,而这个比例恰好可以反映我们创造的财富有多少是自己分享的。

  光有工资增长13.1%这个数值,无论如何是解释不了为何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率总是高涨,为何消费总是疲软。

  再拿CPI来说,每次数字一出来,国家统计局都要出来解释一番为什么数字和大家感受不一样。为什么不将商品房价格而是将租房价格纳入CPI的统计权重,据说是国际惯例如此。但笔者实在想不明白的是在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如此稀缺,大部分人不得不购买商品房用于居住消费时,我们的CPI为何非要和国际接轨而不体现一些中国特色。

  如果统计数字不反映实际问题或总与大家的普遍感受不同,那这样的数字是否有了掺水的嫌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28 14:26:00

这个是明摆着的,统计局的数据只是抽样调查而得来的。

人们的感受是真实的,是感情流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