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哈,否则,说不准明年考标更苛刻,茅台酒和拉非都懂得人为制造稀缺况经济学人材济济的人大乎?
而且,谁让这10年来,很多社会高等学校社会榜单都把人大排到30名开外,还人人叫好——这种缺乏相互尊重的局面下,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院校,适当制造一点“稀缺租金”,是应该的,而且是大势所趋。
遥想当年清北人师四校闪烁海淀高教区国内几无出其右者,而今新世纪一晃10年,清北一马当先自是可圈可点,情理之中,师大本就是江湖末流,前进也好堕落也罢(个别教育界人士好人不学,偏偏装大嘴,频发狂言,招惹舆论自贬身价,甚为可惜~),非舆论所关注;只是人大,教育产业化(扩招及降低文凭颁发门槛)的步伐始终在各校之后,学友门人少了,“帮派”自然也小,纷纷培养出国了,也少有人回报跪哺之恩!如此这般,不如将教育重点放在本科和博士教育两端,中段强化竞争,也无不可!甚以为英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考研与考博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10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