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将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个人情况,初试经验,复试经验。
个人情况
本科人大理工科小众专业,由于决定改行时间比较晚(大三),因此木有双学位辅修,纯理工科跨考,大三寒假开始准备考研人大金融。初试总分400+(擦线,排名80+):政治70+,英语80+,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135,431金融学综合111。
复试308(小逆袭,排名第4):专业课笔试、英语笔试、专业课面试、英语面试都高于平均分,复试总分排名也比较高 。初复试加权排名41,有幸以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顺利录取。
初试经验
一、431金融联考
说实话,我考完初试之后觉得就卷面回答来讲还是挺满意的,至少是一个120+的分数,最后出来110+也是始料未及,而且着实郁闷了一段时间,最后痛定思痛对初试431整个的复习进行了复盘,得出了以下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被我运用到了复试的复习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考研复习是方法论和执行的结合,复盘结果表明我的方法论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执行上。
金融学部分(看书,笔记,听课,输出)
准备的书不多,包括黄达《金融学》(今年出新版了,建议买新版),米什金《货币金融学》,凯程的课程和资料,以及人大431历年真题。
人大金融学的特点是考的内容多、覆盖广,考得细。(但它同时又保证了出题的稳定性,即范围考不出黄达那本书,即无论考了多细多偏多难的内容,都会在黄达老先生的书中找到对应的章节和知识点。因此整个金融学部分的复习都是围绕黄达《金融学》这本书展开。
在这里我要说一下,我备考431过程中从未写过手写版的笔记,所有内容都是记录在xmind思维导图上完成。电子化记录的优点是编辑方便,可以随意增减、复制粘贴,可随时搜索相关知识点,并可在云端查看,但也有公式、特殊符号不方便录入,以及打字不过脑等问题。
这个笔记我一共进行了四次大的完善(第一遍听基础课一遍,强化课一遍,自己看黄达书一遍,考前根据考点和题型进行了一次删减),同时做题或看书如果遇到不熟悉或者模糊的知识点我也会对笔记进行小的增订,让笔记的内容更充实,体系更加完善。
对于这个问题,我复盘初试之后得出的一个教训就是,一定要“输出”!无论是什么知识点,自己复习完之后,都要合上书,想办法亲口把知识讲出来。
公司理财(笔记,做题,听课,推导,注重细节)
准备的书包括罗斯《公司理财》第十一版(中英),圣才罗斯第九版习题答案,人大历年真题,其他院校431公司理财计算题(选做),KC的公司理财习题册,后期参考了部分博迪投资学内容。
公司理财无论是从学科逻辑上或复习方法上都与金融学有很大不同。公司理财更偏数理,因此公司理财的复习逻辑是:在牢记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做题和推导理解公式,并联系题目和书中案例的情境去深化对于公式内涵的把握。因此笔记、做题、听课、推导四个步骤缺一不可。
至于如何理解内涵,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法:看书,听课,讨论。关于看书罗斯这本书逻辑其实没有很自洽,书中前后对于OCF的算法,以及对于LCF,FCFF等的定义没有界定很清楚,很多地方扯远了就会涉及到博迪《投资学》相关内容,因此看书的时候注意不要细究。关于听课:老师会讲公司理财中的原理和经济学内涵讲的很透彻,同时会引申一些博迪《投资学》中对于我们理解公司理财有帮助的理论和公式,完善我们公司理财体系的逻辑自洽程度。
二、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
数学(做题,趋势,回顾,考场节奏,检查)我最后数学应该是满分,因此数学还是可以拿出来说说的。
准备材料:数三微积分和线代的基础班网课(这两个我都是下载好全套然后把里面396考的部分单独拿了出来),机工社《数学精点》,396历年真题,8套及4套模拟题。
很多人推荐《核心笔记》和《800题》,但我个人不太推荐。两本书都是2014年的老版书,那个时候396数学的考试风格和内容和现在相比有一定不同,同时两本书的校对都比较差,书中错误的地方很多。另外,396数学最近两年都有考一些擦在考纲边上的知识点(2019的多元函数极值,2020的二元分布),而这些知识点在《核心笔记》中并没有体现。如果真的照着396数学考纲去和《核心笔记》比对的话,后者的确少了一些内容(拉格朗日乘数法,需求价格弹性,多元函数极值等)。因此我觉得以后的复习,核心笔记的适用性会越来越低。两本书可以当做复习的一份资料,但是不可当成复习的唯一资料。
相比之下,我就比较推荐《数学精点》,这本书每年都有更新,其中无论是知识点还是例题都更加贴近目前的396数学考试形势。而且书后附赠了几套396数学的模拟题,其难度和出题形式也比较贴近真题,可以供后期进行练手。
网课方面,因为我对自己数学要求比较高,我就没有听396数学老师的课程,而是找了讲数三微积分和线代的网课,把其中396的部分跳出来。不得不说真的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各种复杂的等价无穷小求极限,以及各种特殊类型的行列式、矩阵等等。因此我建议,如果觉得自己数理基础足够,且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去看数三课程中的396相关部分,以达到突破瓶颈拔高的效果。概率论部分就不要看了,396数学的概率论可以说十分简单,没有必要再看网课浪费时间。
同时,数学也是一个注重回顾的学科。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将常用的各种公式,尤其是自己记忆模糊的,都整理在上面,比如各种常见等价无穷小,三角函数的导数,各类函数的原函数,矩阵计算法则,各类分布的均值期望等等。
最后,396数学很看重考场发挥。说实话,396数学的上限很低,最后基本能考上的那批同学都是几乎满分的水平,但是最后考完出来,有的人数学满分,有的扣了十多分,这就是临场发挥的重要性。
逻辑(听课、真题、回顾)逻辑我到现在也没有标准答案,不过按照135的分数来算,应该错了一两个。
材料:老吕逻辑分册,王诚199逻辑历年真题(1997-2019),396历年真题 ,逻辑网课我暑假才开始逻辑,把逻辑的基础班听了一遍,大概入了个门,开始做老吕逻辑,当时形式逻辑就基本不错了,然后就跳过形式逻辑,做了论证逻辑部分。论证逻辑一开始会比较没感觉,错的比较多,做了几天之后感觉上来了就错的比较少。这个地方强调一下,逻辑题做完一定要反思!一定要把自己的思路扭正了才算完!很多人做逻辑是做完了就批,批完了也不去回顾不去反思,这样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于事无补。逻辑做题的意义本身就在于调整你的思路,让你的思路与出题人保持一致。
做完了老吕已经是九月份了,也没时间听逻辑强化课,我就开始直接做王诚的那个管综23年逻辑真题(每年两套一共46套),从2019往前做。需要注意管综逻辑考纲和396不太一样,比如排序题、几何题等在396里是不考的,而往往这种题又比较费时间,因此做管综真题之前一定要把396不考的题目划掉(参见396逻辑考纲)。这个时候做管综逻辑真题我就开始控时间,大概25道题40min,后期能压缩到到35min。当时管综真题错的很不稳定,平均两三个,有的年份错了五六个,心态就比较炸,好在通过分析反思也都能找到原因。管综的逻辑真题我做到12月初才做到2006年,最后基本定型每次错两三个,看时间来不及了,就弃了管综真题开始做396逻辑真题。
另外,逻辑题我不建议做那种没来源的各种练习题、模拟题,第三方老师出的题目很可能和考研出题人的思路不一样。因此逻辑题刷题还是以真题为主。
写作(模仿,练习,批改)按照逻辑和数学的估算,我的写作大概是扣了11-13,也还算可以吧。
材料:写作网课(几乎没看),写作分册,写作真题,凯程的写作批改服务,自己组建的一个写作批改小组。写作我是九月中旬才开始(当时开始也是被KC催着交第一次写作练习了),然后临时照着写作分册看了看写了一篇糊弄着交了上去,批完之后分数居然还不错。当时我处于一个比较浮躁的状态,写作的视频课和书都看不进去,因此就每天对着那个写作真题册看范文,看多了自己也就会写了。
十月份的时候尝试着看了下写作的网课,但看了两课之后感觉对我当时的提升帮助不大,学会了组合式攻击就溜了(论说没看),毕竟当时时间真的紧张,专业课和政治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写作网课这种边际收益比较低的就弃了。后期也是遇到了问题之后翻一翻写作精点的相关部分,主要还是依靠那本真题册去揣摩去仿写范文。
论证有效性分析我觉得把错误找对,找到错误之后就好说,组合式供给这种其实学起来也不难,感觉精髓就在于找漏洞然后针对漏洞一顿猛锤,同时注意格式、语言的规范性,问题就不大。而找错误的技巧则是从论证逻辑中学来的,前面论证逻辑的基础打好了,后边写论效并不困难。
看到这,大家可能以为写作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都很简单,那是因为我还没说重点:练习、批改!这两点真的巨重要!一定要多写、多练!我从九月末开始保持每周一篇论效一篇论说的量一直到十二月份,写作的手感、技巧真的是靠量去堆起来的!而且千万要注重写完之后的批改和反思,我当时是依靠着凯程的批改老师。同时自己又进了一个写作互批小组,两边的批改风格不同,揪住的点不同,但对我都很有用,我真的从批改中受益了很多很多,可以说两边的批改是让我作文迅速成型的关键。
因此建议大家,无论是组民间小组也好,还是上网找机构老师批改也好,一定要多练多批。不要自己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自己要么怎么看都好看,要么怎么看都难看,没法客观评判的。
三、英语
我的英语最后选择题扣了4分,主观题扣了12分,中游成绩水平。
准备材料:背单词app,历年真题,阅读书,学长作文模板。英语(除了作文部分),应该是四科里成型最早的,基本七月八月就该达到考场水平了。英语成型早不是因为英语复习可以速成,而正是因为英语成型时间长,后期复习很容易来不及,所以英语复习一定要提前拉到前期。况且后期专业课和政治的压力较大,这个时候再分心复习英语真的是得不偿失。
单词背完第一轮就可以开始着手真题了。需要注意的是,考研英语阅读很贵,相对于完型0.5分一题,2分一题的阅读就更值得我们去准备。英语属于“得阅读者得天下”,我的考研英语几乎只准备了阅读和作文,完型和新题型都是靠着后期的语感去做。我前期做的2002-2010年的英语一真题,这部分题目相对于2010以后的英语二稍难,做好了之后再做英语二相当于降维打击。大概七月开始做英语二阅读真题,做了10-16真题,17-19留在最后当做模拟。英语二阅读真题前后做两遍,保证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都明白它为什么选/不选,同时文章中没有看不懂的句子,没有看不懂的单词,就基本成型了。
考研英语阅读重点在于做题方法和思路,基本看了英语二阅读讲解之后,阅读就几乎不会错了。(当然这个前提是阅读单词都认识,切勿浮沙筑高台,单词不过关就先背单词,否则学了阅读技巧也用处不大)。
作文我是直接背的小作文和英语二大作文模板,强推这两份模板,用词用法高级且模板痕迹没有很明显。感觉相对于看阅读书背范文,背模板应该是短期见效最快的方式了。但模板作文上限不会很高,因此只适合英语目标定在作文扣12分左右的同学短期速成,倘若英语要拔高到88以上,还是老老实实去看范文书吧。
四、政治
我政治最后选择40+,主观30+,总分75+,感觉相对于我的平时水平应该是超常发挥了一点点。
准备材料:全家桶(精讲精练、真题、1000题、知识点提要、背诵手册、肖四肖八)、掌中宝、背诵手册、“选择题刷题小程序和知识点总结,后期网上搜罗的各种押题材料、总结材料。
政治我前期就是客观题复习,11月下旬才开始根据各个老师的押题素材来背主观题答案。政治八月开始,前期看了马原的网课,看完之后整理了xmind思维导图。看完马原之后已经九月了,感觉时间不太够,就没有看后边的网课。毛中特、史纲、思修都是看精讲精练+做1000题,这两个弄完就11月中旬了。我1000题因为时间不够只做了一遍,第二遍看了下第一遍的错题,不过有时间同学还是建议做两遍,把基础打扎实。
这就涉及到了我政治复习的问题:因为没看全网课以及1000题只做了一遍导致的基础不扎实。这个问题在后期做真题和做各类模拟题的时候暴露了端倪,我各类模拟题的选择题分数都徘徊在30-40之间,有的时候甚至会下30。但当时已经10月下旬,再回去看书听课显然来不及,我迫不得已采用了题海战术,我把刷题小程序中的选择都刷了一遍,因为小程序有自动加入错题功能,因此复习起来也很方便,同时是在手机上刷题,无论是睡前还是吃饭、上厕所时间都可以刷两道,碎片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
主观题部分我只背了肖四,是照着肖四主观题答案总结的逻辑框架去背的,个人感觉照着框架去背要比直接背答案高效很多。但其实最后时间属实不太够了,只背了肖四网传最重要的前两套,就去考试了,好在考试题要么在前两套里,要么就压根没在肖四里,所以最后我的主观题分数也不算太差。但大家还是不要模仿这种危险操作,能背还是多背一点。另外去年真题两道没在肖四里的都能在小黄书和肖八里找到,所以多背还是有好处的。
此外强调一点,考研政治真的是信息战!12月开始网上就会有各种押题课、押题材料之类的,尤其是去年“肖老师最后一科”的材料讲义,最后押中了好几道选择题,同时也是那个材料告诉我优先背前两套,最后在短期内让我的政治又多了几分把握。因此后期一定要注意论坛、群里、闲鱼上关于考研政治复习材料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