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涨跌是需求与供给量(销售供给量,下同)作用的结果。
在需求与供给量均变化的前提下,供给量的变化率小于需求的变化率,价格上涨;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需求的变化率,价格下跌;供给量的变化率等于需求的变化率,价格持平。
此为供给量与需求均变化价格变化的情况(供求定律)。
在需求不变供给量变化的前提下,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
此为需求不变供给量变化价格变化的情况(销售供给定律)。
在供给量不变需求变化的前提下,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此为供给量不变需求变化价格变化的情况。
以上结论可以根据以下数学公式得出:
dP/P=dm/m-dQ/Q
P价格,m需求,Q供给量。
以上各种情形,价格涨跌都是结果。原因是需求与供给量的变化。
价格涨跌之后会体现价格高低。价格高于单位变动成本为价格高。价格低于单位变动成本为价格高。
在一定条件下,价格高,增加生产量(生产供给量,下同);价格低,减少生产量。
此为生产供给定律。
利润=(价格-单位变动成本)×生产量-固定成本
根据以上公式(假设生产量全部销售)有:价格高生产越多利润越多,所以应增加生产量;价格低生产越少利润越多(亏损越少),所以应减少生产量。
价格高低是相对于单位变动成本而言,所以严格来说价格与单位变动成本对比才是生产量的原因,不妨认为是价格高低是生产量的原因。
价格涨跌不能是生产量的原因。有人说:价格上涨,增加生产量;价格下降,减少生产量。
这是错误的。
价格低于单位变动成本价格低,价格上涨生产量是减少的;价格高于单位变动成本价格高,价格下跌生产量是增加的。
价格涨跌不能成为生产量的原因。价格高低才是生产量的原因。
价格涨跌是结果价格高低才是原因——涉及供给量时。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能搞错。
西经供给定理把这个问题搞错了:把价格涨跌当成原因,供给量变化当成结果,而且西经的供给量意义不清楚,似乎是生产量、提供出售量、售出量三者合一,严格来说供给量仅仅是售出量而已。要售出而且可能售出的商品量是可能售出量,已经售出的商品量是实际售出量。可能的售出量是销售供给量,与需求作用决定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