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地级市某个产业的区位熵,涉及数据的选取和全国口径的理解。以下是对您问题的回答:
1. **全国口径的选择**: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计算区位熵时,全国口径应理解为所有纳入统计的城市汇总数据,并非仅限于地级市。这是因为区位熵的初衷在于比较某个城市或地区相对于全国的整体产业集中度。因此,Ej(全国j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和E(全国所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应该是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所有城市的合计数据计算得出的。
2. **数据匹配与一致性**:您提到的数据核对情况显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确实是由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组成,这在不同年的年鉴中保持一致。这意味着,在进行区位熵计算时,Ej和E应该根据该框架来确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计算ejt**:获取i城市(即目标地级市)在j产业的从业人员数。
- **计算Ej**:汇总所有城市在j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如果年鉴中有单独列出全国数据,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没有,则需要手动汇总所有城市的该产业人员数量。
- **计算ei和E**:分别获取i城市(目标地级市)所有产业的从业人员数和全国所有城市的总体从业人员数。这一步骤同样可能通过直接引用或汇总年鉴中的相关数据完成。
最终,利用上述数据代入区位熵公式进行计算:
\[ \text{区位熵} = \frac{ejt / E_j}{ei / E} \]
**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与数据的完整性。例如,如果年鉴中有城市因行政调整而增减,则应确保对比分析时考虑这一因素的影响,以保持时间序列上的可比性。
通过上述步骤,您可以计算目标地级市某个产业的集聚指数(区位熵),从而对其在该产业中的竞争力和集中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文本由CAIE学术大模型生成,添加下方二维码,优先体验功能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