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大学堂
1177 0
2021-05-24
第一章 货币<br>
一、名词解释<br>
实物货币:又被称为商品货币,是货币发展的早期形态。实物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与其他一般商品相交换。<br>
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br>
代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且可以与它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自由兑换的信用凭证 。<br>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br>
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状态,通过电子网络支付的货币<br>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br>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br>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br>
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度,是指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本位币不规定含金量,也不可以兑换黄金的一种货币制度。<br>
准备金制度:也称发行保证制度,<br>
货币:①货币是特殊的商品,它是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具有与其它一切商品互相交换的功能,具有一般的交换手段;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br>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铸币和银铸市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两种铸币均可自由铸造及融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均可以自由的输出入,辅币和银行券均能自由与之兑换。又分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br>
双本位制:即法律规定了金、银比价,金、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货币。<br>
二、简答题<br>
    1.货币的形态<br>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br>
  2.货币的产生及其推动力<br>
  (1)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充当货币的材料从最初的各种实物发展到统一的金属,再发展到用纸制造货币,进而出现存款货币,电子货币。<br>
(2)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br>
3.定义货币的方法<br>
  ①归纳方法:侧重于货币的特性,寻求能使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单一特性。<br>
  ②实证定义法:强调货币供给的重要性方面,即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供给并对名义收入产生重大影响。<br>
    4.货币的特征<br>
  ①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br>
  ②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br>
   5.货币的职能<br>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 ④支付手段 ⑤世界货币<br>
   6.货币层次<br>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各种货币分为三个层次:通货、货币和准货币<br>
通货:流通中的现金<br>
货币:主要包括通货和可以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br>
准货币:相对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br>
基本模式:M0=C<br>
                    M1=M0+D<br>
                    M2=M1+T<br>
M0、M1、M2表示货币层次;C表示现金;D代表活期存款;T表示定期存款<br>
7.我国货币供应量层次<br>
M0=流通中的现金<br>
M1=M0+活期存款<br>
M2=M2+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证券保证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住房公积金存款+其他存款<br>
    8.货币层次划分依据<br>
  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包含三重要求:①不受损失 ②及时转化 ③现实购买力<br>
  9.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br>
①规定货币材料;<br>
②规定货币单位;<br>
③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br>
④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br>
⑤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br>
10.简述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点。<br>
①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br>
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br>
③铺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br>
④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br>
11.货币制度包含哪些内容?<br>
概括的讲,货币制度可分为两类:<br>
①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作为本位货币;铸币与银行券的发行必须以充足的金属作为后备。其中囊括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和金本位制。<br>
②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纸币本位制或不兑现本位制,是指不以有价值的商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br>
12.人民币制度的内容<br>
①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br>
②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br>
③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 货币进行调控的浮动汇率制,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br>
三、论述题<br>
   1.货币的职能 及各职能发挥作用的特点<br>
  ①价值尺度   特点:ⅰ.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br>
ⅱ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的货币<br>
ⅲ 价值尺度职能必须通过价格标准来完成<br>
ⅳ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和独占性<br>
作用: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br>
②流通手段 特点:ⅰ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br>
ⅱ 可以是非足值的货币<br>
ⅲ 具有一定的货币危机性<br>
作用::是指货币在商品和劳务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br>
③贮藏手段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币,而且是十足的货币<br>
作用:即可以作为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人们储存起来<br>
④支付手段 特点:ⅰ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不论在赊销活动还是在其他支付活动中,都没有商品与之同时、同地的反方向运动<br>
⑤世界货币 内容与作用:ⅰ 作为一般支付手段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br>
ⅱ 作为一般购买手段进行国际贸易<br>
ⅲ 作为一般性财富转移手段进行国际财富的转移<br>
(关系: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的两个职能,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环境中本质的表现)<br>
2.我国货币供应量层次<br>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br>
①流通中现金(M0),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br>
②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br>
③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客户保证金。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作准货币;<br>
④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M3),具有高流动性的证券和其它资产。
    <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