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824 0
2021-07-16

前言:

随着物业的普及,物业管理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干啥啥不行,收钱第一名”,“花钱请个妈”等等,几乎成为“物业公司”的总体形象,有的业主甚至以不交物业管理费来表示抗议,引发许多的纠纷,连绵不断。业主不满意,物业公司大倒苦水,社区调解苦不堪言,没有一方满意。

物业公司看起来与工厂、农场没有两样,都是企业,具有法人资格,但所从事的内容是服务,看不见、摸不着没法量化,完全不同于工厂、农场的实物生产,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量化。

摸得着、可以量化,可以用“公平、公正”的等价交换原则来调节“买与卖”之间的关系,一切有据可依,自然天成,不会产生太大的分歧。遇到“摸不着、没法量化”的服务,等价交换原则失去效力。

没人能够讲清楚“绿化到什么程度算好”,也没人做到“维修多长时间”算及时,至于“提升物业价值”更是“牵强附会”与胡说八道。

再好的物业,顶不住“学区房”的价值,再茂盛的绿化,架不住“交通便利”与“生活设施齐全”的闹市。物业公司存在的价值存疑。门卫吗?好像安全责任承担不了,卫生绿化吗?请几个临时工也能够顶事,维修及时吗?无论是楼面、电梯,还是水电气、仪器仪表,无一不是专业公司干的事,剩下还有什么?调解邻里纠纷,社区、街道干的事,制止“高空抛物”、承担消防责任等等,什么都无能为力。“干啥啥不行,收钱第一名”的头衔,看来不是“浪得虚名”。

物业管理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够达到多方满意?本文从服务业的角度,提出未来“物业管理”该怎么做的具体模式,算作是“物业管理的出路”吧。

一、物业公司的由来

“东方之珠”世界文明,但地盘狭窄、人口众多,决定着向空中发展,才能够满足众多人的居住需求。高楼林立、人口密度高,经济繁荣,世界有名。与此同时,问题也产生了,拔地而起的高楼,总得维护,那么多人居住里面,总得有人去解决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地盘狭窄,注定没有足够的服务场地让服务业充分发育,也就找不到各种各样的服务来解决高楼的各种各样问题,阻碍高楼的发展,间接地妨碍了赚钱。为推动高楼的发展,于是沿袭宗主的“物业公司”,以解决高楼的基本问题。

楼盘越修越高,土地的“溢价”就越来越多,财政越发充盈。不仅坚定了当局信心,物业公司也是越发理直气壮。没有物业公司,高楼发展不了;没有高楼大夏,财政充裕不了。影响到物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偏离,安全等等责任,承担不了,只好分散到警察、消防、专业公司去,于是出现责任与权力不对等的怪现象。

收了物管费,却不承担任何财产损失的责任;水电气、电梯等等出现问题,那是专业公司的责任;给排水设施、树木断损、邻居吵架等等,一般都是自然与社会现象,不可抗力,阻止不了。没有任何责任的物业公司,收起费来却一点也不含糊。断水、断电常用手段,阻止出入偶有发生,上诉法庭也不少见。

任何一种情况出现,业主都拿不出证据,只有自认倒霉。因为服务是无形的,很难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也就没有证据的效力。但业主不交“物管费”却证据却戳,房产登记、合同、进出记录、水电气使用等等,都可以形成证据链,业主逃无可逃,只有败诉的份。

业委会也好不到哪里去。锣齐鼓不齐的业主,如同一盘散沙,看起来堆头大,一点用处都没有,如受尽冤枉的小媳妇,四处喊冤,没人“张识”。

如此一来,病垢、吐槽、发泄等等,此起彼伏,只是都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是赚钱心切的管理者,需要“支柱产业”的实惠,一触即拍,顺理成章在内地蔓延开来。

二、物业公司的弊端

没人说得清楚服务,也就找不到任何依据说的好与坏,偷工减料的行为必然发生。年轻的与年老的保安,两者的费用完全不一样,并且还分辨不出来,从降低成本出发,就是一种必然行为。养护难度高与养护难度低的植物,两者之间的费用差异巨大,而感觉到的差异很小,没有理由不选择小的等等。人们感觉到的服务越来越差,却想不到,“偷工减料”的行为随时都在发生,累积起来,服务不下降才怪。

责任转嫁了,剩下的都是霸气,业主无可奈何。被盗了,物管已经帮报案了,还能够怎么样;电梯停了,已经电话通知了维修公司,就在来的路上,耐心等吧;水电气、网络等等,那是专业公司的事情,这里备用得有联系方式,请自便。还剩下什么?楼上漏水、楼下遭殃,业主自主协商,物管不便间入业主之间的纠纷;声音大扰民,已经打了招呼,制止不了等等,在这些非常好的服务态度后面,等待业主的就是一脸的无奈。

其实物管也觉得冤枉。没有城管的执法权,制止不了摆摊设点,真要动点手,免不了报警、投诉,还不如暗中收点摊位费,维持表面上的和谐;没有警察的权利,对业主的财产损失无能为力,真要斗起硬来,还要与业主发生纠纷,左右都为难,还不如得过且过,相安为度。

街道的各种任务,不执行过不了坎,执行要耗费人力、物力与财力,还不会得到业主的认可,苦不堪言。至于发生盗窃、消防、水灾、安全等等事故,没有任何关联,仍然要接受处罚,好不无辜。

出现任何问题,业主会觉得物管的服务差,物管说业主的素质低,互相指责,又互不先让,最后发展成为仇敌。有的以服务差,不交物业费作为抵抗。问题是行不通,任何物管个人的行为,都是对所有业主的服务,绝成不了部分业主拒缴的理由。那就相互埋怨下去吧,反正要开除物管公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业主没有“家园”的概念,一盘散沙,好歹物业还是一个集体,看谁斗得过谁。只是“斗”成了常态,业主过不安身,物管也别想舒服。

为了增加点收入,弥补物业费过低的尴尬,收点广告费、提高点车库周转率,卖点口岸费等等,还要备受责难,与种种黑联系起来,喊一声“怨”不为过吧。因为物管也是由人构成的,也要提高点收入,以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房价和价值(工资那么低,谈个人价值似乎很扯旦。同样物管公司也需要公司价值,没钱还是扯旦)。问题是,一提到涨物业费,没有不是怨声载道的,难乎其难。

真正“家园”的概念,绝大多数的业主都没有体验过,自然没法想象,美好“家园”如何得来。但只要懂得服务,这一切唾手可得,没那么难。

二、服务对物业管理的解释

服务业是大众参与的行业,大众参与进去,服务业才会兴盛;参与不了,繁荣不起来,业主与物管都要受到伤害,不会有赢家。

参与进去就有决定权,就有影响与改变环境的机会。如果环境都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在改变,人的积极性被调动,一切就好办了。积极性是办成事务前提条件,没有兴趣,不关心,剩下牢骚的份、指责的份,还能够有什么好的发展环境。

在物业管理中,业主能够决定什么?除了套内那点可伶面积,离开墙面半毫,都没有任何决定权。决定不了外面的绿化、道路、门卫、车库等等一切,爱不起了。家园并不仅仅那点套内面积,还要进出,还要与人交流,还要很多的社会环境设施。

物管公司决定了一切,同样也阻断业主之间的交流,违背了人是社会动物的原始属性,将小区变成冷冰冰睡觉的地方,人舒服不起来。

看传统的街区,建筑低矮,没有物管,但人们交流频繁,东家长西家短,其乐融融。背后是人们看不到的互助服务,招呼一声,或许小孩就有人帮看护,老人就有人陪聊天,家中的难事就有人帮助解决,一切的一切,都在互助服务中,构筑起精神的家园,没有人不眷顾。只要有一定的收入来源保障,就不存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等系列问题。

所以,互助服务是构筑“家园”的起点,也是物业管理的根本出路所在。那么多打着美好“家园”的伪物业公司,没有一家开启了家园的起点,还催生大量的社会问题,叫“好”未免自欺欺人。

搬入楼房,邻里关系逐渐淡薄,乃至老死不相往来,互助服务消失,等着人们的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老人死在家中,长时间无人发现,小孩饿毙偶有发生,办任何事都得请客送礼,苦不堪言。

楼越来越高,物管公司越来越大,看起来越来越现代,其实背后是人们不懂服务,没按服务规律办事,受到经济规律惩罚的结果。老辈人体验过,有很深的怀旧情结,不喜欢高楼大夏,但讲不清楚原因;新辈人没体验过,认为社会本来如此,尔虞我诈各自忙,留待空房独疗伤。别墅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是窗户外多了几十平方米的自由,之外,一样是看得见的墙和看不见的墙,将人隔开,不是牢笼,胜似牢笼。到别墅去调查吧,听听老人们怎么说,没有家人陪伴,没有街坊们闲聊,没有人们之间的举手之劳,有钱也孤独、寂寞与无助。

社会进步不可阻挡,但要懂得规律、顺应规律,才能还原人的社会本性,将物业与进步、发展和谐统一起来,打造出理想家园,没有之一。

服务规律很简单,就是服务有形三要素的有序变化,衍生出来的服务机制,决定与调节所有服务的成败,是人们摆脱不了的服务经济规律。

开餐馆,顾客越多越好,因为餐馆是固定的,厨师也是固定的,只有顾客变化越多、越频繁,收入才越多,效益才越好,老板、厨师、顾客都满意,这就是三要素变与不变的关系。反之,门可罗雀,老板赚不了钱,厨师工资低,顾客没地方解决问题,一损俱损。人们用生意兴隆来祝贺开店的,却没有人形容种地的,更没人比喻打工的,皆因是不同的产业,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在起作用,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处罚。

小区是不动的,稀缺资源、独一无二,搬离就不成其为小区;业主也是不动的,通常称为业主的不动产,离多远还是业主,跑不了也动不了。再来一个物管公司,如果还是不变的话,三要素的固定,注定产生不了服务机制,决定家园幸福不了。

单位内部食堂,再好都会“烦”,没有新鲜感。能够持续下去的唯一原因是补贴,不吃可惜,背后缺失的是服务机制,离开补贴寸步难行。

物业公司同样如此,开始收取物业费的时候,再怎么高,收就收了,后面要涨价的话,怨声载道,寸步难行。因为涨价就是一种减少补贴的行为,让业主增加支出,无异于单位减少补贴,不闹才怪。大量的物业公司采取不涨价的做法,私底下却玩起了偷工减料的把戏,沦为怪胎不足为奇。

没有好的收入发展不了,偷偷摸摸减少支出又备受责难,如果算物价上涨,货币贬值,难以为继是必然趋势,客观需要新的物业制度,还业主们一片天地,美好家园才会落到实地。

物业管理的出路在于,遵循服务业规律,从要素变化中,建立起服务机制。服务机制才会让管理方、业主、社会多方受益。出路非常清晰,让物管变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