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向重工业倾斜不可能使民众的生活改善,因为它是一种间接性很大的产业。前苏联就是一个典型,它的重工业相当发达,但公众的生活物资却相当缺乏,因此引起公众的强烈不满。
前苏联在60年代到90年代生活品并不匮乏(90年、91年除外),我有亲戚800年在苏联留过学,苏联的情况他是相当清楚的,生活用品很丰富。
不过苏联的下游产业的确有点问题。
“放开下游产业”是什么意思?因为“开放”必定导致市场化而不是计划性。
放开下游产业
可以有三种方案。
第一、也就是帝国主义化,也就是我们通过革命或某种意识形态输出重工业,没有钱就印,代款给第三世界国家或在这些国家投资(以我们的货币为中心),它们买我们的重工业设备生产轻工业消费品,或在这些国家投资直接生产轻工业消费品(当然机床等生产资料是用的我们国家的,因为我们重工业NB!),以此来弥补重工业的不足。这就出现了发展中国这的人去拼工业化国家机器的现象。
第二、就是对下游产业采用市场化手段,上游的重工业生产了几千种以上的原料或核心部件,就需下游产业进行排队组合创造,这正是计划经济的难处,
中国有的是人口,只要放开下游产业,把轻工业的企业交给地方,采用市场手段一样的可以取得这个效果,
重工业的坏帐由政府做平,但重工业决对不能放开,因为这是国家的根本。
第三、就是线性规划,这当然和运算量有关,苏联当初因为了运算,另外牵涉的利益面太大,如果实际这种方案很多官僚的利益是会受损的,但是只有运算量足够算出影子价格,这点理论是是可行的。
“放开下游产业”是什么意思?因为“开放”必定导致市场化而不是计划性。
日本、韩国、包括法国这些国家重工业一直都没有放开。日本的重业是有很多坏败,但政府会想很多半法做法。重工业虽然有坏帐,但这确是经济的发动机,和国家的根本,货币只不过是工业体系的润滑剂而已。
而且你说重工业领域市场化,这好像根本就不符合工学原理。重工业领域是生产周期相当长的领域,而且就是美国这种国家这一领域都是高度垄断化了的。
如生产一个原料的产量这个生产相当长,一般都是几年才调整一次,各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是如此。
如在九十年代初日本生产半导体的某种原料的重工业工业爆炸,使得全世界的半导体价格都拼命上涨。实际上重工业领域从工学的原料来说拆散了是无法运行的。
这就造成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的矛盾,美国是通过军费开支和股票金融系统圈钱来解决的,可以说金融系统也存在着大量造假帐的现像。还有就是军够,为什么日本要想成为正常国家,就是要想半法解决重工业的坏帐问题。
美国政府采购的一枚导弹价格为什么那么高?这难道不是政府为了解决重工业的坏帐而采用的手段。
这些发达国家,重工业的企业都实行了联合,它们的关系多数是合作关系,这就如同计划经济一样一体化的运行。
上游产业实际市场化,你这简直是做梦!上游产业都是规模化、准化了的,像美国这些国家重工业为什么要实际统一原件标准化,这就是为了与规模化生产相适应。
实际上市场化程序最高的就是那些依附型的非工业化国家,如拉美、香港、菲律宾等这些国家或地区。
只要是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上游产业都有很强的计划经济因素。
特别是日本,在重工业领域简直就是苏联的翻版,可以说日本的重工业领域比重工垄断得严重得多,但是这是与重工业体系的生产周期性联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