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55 0
2011-04-13

2539.氦核

2011.4.12

我研究化学的兴趣是从化学元素周期表开始的,关注点是原子量与物质属性的关系,而化学元素周期表又把化学与核物理联系在一起,让我这个门外汉从一开始就跳过了相对生疏但又非常重要的外围电子构型。
从分析化学元素周期表到思考放射性问题是一个飞跃,而阿尔法射线竟然是两倍原子正电荷的氦粒子的发现让我开始思考氦粒子在原子构成中的作用。
首先氦粒子在原子构成中的作用应该与电子(贝塔射线是高能电子的一种运动形式)和电荷(伽马射线与各种频率、波长的电磁波在我看来都是电荷的存在形式)不同,因为它太大了,大到四倍化学元素氕(氢元素的主体)的原子量!
它在原子核中必定以整体存在,成为质子、中子或夸克,而成为核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它的离去导致了化学元素的分裂,衰变为其他化学元素。因此,本文以氦核为题,阐述了我的这种看法。
日本广岛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污染物为人工核素碘131、铯134、137,我曾经对它们进行了排列组合,以求它们衰变前的身份,发现都是高端人工化学元素,即人工重金属元素。办法是将它们的原子量分别相加,再加上一个氦核的原子量。而倒推它们的母元素,则是减去氦核原子量的整倍数,因为目前人造化学元素只能采用辐射法,而只有阿尔法射线轰击法才能产生人工重金属!考虑到分裂产物的一致性,将碘131、铯134、137的原子量乘2加4再减去4的整倍数,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数列:碘131裂变前为原子量266的人工高端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目前没有),依次减去氦核的原子量为原子量262、258、254、250、246、242、238的化学元素,天然放射性元素铀238可以算作起点,也可以继续前推到化学元素镭226、氡222,考虑到自然丰度和成本的关系,以铀238算作起点比较合适。铯134裂变前为原子量272(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排名110位的Uuu)的人工高端化学元素,依次减去氦核的原子量为原子量268、264、260、256、252、248、244、240、236、232的化学元素,244即为天然放射性元素钚244,232为化学元素钍,以钚244为起点较为合适。铯137裂变前为原子量278(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目前没有)的人工高端化学元素,依次减去氦核的原子量为原子量274、270、266、262、258、254、250、246、242、238的化学元素,又回到了铀238为起点。如果我的推理成立,日本在化学元素的合成与核技术的研发上已经相当可以了!
从两极分化的角度考虑核废料中的高端人工化学元素可能相对较多,日本的核燃料可能主要来自核废料的提纯。将核废料碾成薄片可能也有利于放射性能量的释放,继续提供核能。
这里我遇到一个难题:原子量为奇数的放射性元素裂变后的产物可能为两种不同的化学元素,除非氦3也能成为氦核,即阿尔法射线有氦3、氦4两种!否则,会出现均衡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