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LZ说的有一些道理。杭州,可能“现在”还比不得北上广吧。
不过~~~杭州的风景优美,区位有优势,当地的地产金融和周边民间金融的实力和潜力都很强大;——这样的城市或地区,未来2-5年之内当大有可为。至于有欠缺的基础设施方面,只要投钱建设就好;而且,现在中国也是比较不差钱的时代。但是文化积累,风景,区位优势,民间的创新思维,雄厚的高等教育资源等,应该都是不可替代的。
个人以为,杭州地区可能会有几个方面的发展潜力吧。
一个是上来一个或一批好官,具有和省里或ZHONGYANG谈判的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思路,能够给杭州这个“金融暗战”温度已经极高的火山打开一个宣泄的途径——比如新的总部基地一类的区域发展级;从区位来看,杭州至少不在重庆之下,现在看重庆,不过5-8年,会展经济,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金融化,民营经济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都已经跨越发展了,相信杭州一定也可以!
另一个,要看杭州和周边经济区的关系协调了。这个,本人只是过客,不是杭州人,不敢深究。不过,有浙大和一大批985在其周边300-500公里“12小时交通圈”内,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正面拉动,智力因素拉动财富因素的扩散效应释放出来,是迟早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浙大周边可以创业或安置大中型企业的总部基地;谁不想到杭州来生活,除非传说中的“养大的胎盘”,呵呵,
个人以为,我国还有很多二级城市或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活力,和发展能力,都还在休眠或半休眠期;至于能不能得到启发,进一步发展起来;还是要看上面在十二五期间有没有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先行先试一类的试点城市”的政策魄力,能不能下这个决心?当然,也要看杭州人民有没有这个福分,等来能够“配套”的父母官了。
至于楼主的气愤,如无“其他原因”;个人以为还是要有耐心。我们都年轻,确定在世界或中国的某一个角落发展自己最黄金年龄的事业,必须要有通盘考虑;也要有耐心。比如上面提到的毕业签约的工资水平,估计也就是个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什么的应景的数据吧。
现在人民币廉价到如此程度;而经济系统中金融或经济类优秀人材缺乏到饥渴的程度;估计可能这些几万的所谓“年薪”水平,不必3个月就纷纷变成“月薪”了;否则,怎么可能留住如此专业而稀缺的人材——现在流行大众行业集体工资谈判,按发达国家的经验,如今普通的1200元/月的水平,很快就会翻番,这是指普通商业,服务业,餐饮业,所谓贩夫走卒一类的低层次劳动者。按照这个水准,全社会最低收入水平的一年都可以拿到3-4万元的工薪,别说金融或经济类985硕士这么全世界都高端的人材了。
当然,需要有耐心,也需要谨慎地选择“老板”和服务企业。而且,就目前来看,“公务员”作为“第一岗位”,将逐渐退出高端人士择业的历史舞台;想想看,谁愿意和X刚二代或X家薪之流为伍呢,都不够15个人愁半个月的,呵呵。
总之,要有耐心,要有信心,更要有颗正直、勇敢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