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靠和优质的数据来源" 这个本身就是一个课题。
首先要定义什么叫数据来源?是什么类型数据的来源?各个学科需要的数据也各有特色(经济学,还包括宏/微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部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保险、财政、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等学科;此外还有统计学、社会学、教育学、工商管理;甚至一些理工科的软课题研究也会用数据)。
另外,要什么叫做"可靠"(标准是什么?) ,什么叫做"优质"(标准是什么?) 。这个讨论就不展开了。大致可以定义为:第一、权威可靠的部门/单位 第二、采取可靠手段采集整理后 发布的 第三 经过历史检验被使用者广泛接受的。
数据从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宏观数据可以认为是某个区域类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或某部门或某行业的全面统计数据,这就是大家经常见的指标比如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某行业的生产/消费数据等等。微观数据,是指关于个体经济组织的采购、生产和金融活动数据,比如汽车行业协会统计的各主要企业的财务数据、或者证券市场上企业证券交易数据(比如股价、股票交易量、股票交易高频数据)或者某些行业研究公司提供的企业市场数据(比如IT类的百度、Google的市场占有率之类)。
数据从提供者分类来说,又分为由数据生产者提供(如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IMF等等) 和 数据库制作商提供(CNKI、中经网、国研网、Wind、BvD等)。此外从数据的国别属性来说,又分为单国数据 和 国际比较数据。
一、最可靠和优质的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来源
1、从数据生产者角度来说。最权威的就是以国家统计局为首的中国**部门了。按照中国统计法的规定,任何行业和组织未经统计局授权、统计方案未经批准,不能开展全行业的统计活动。国家统计局是龙头,各部委有对应的发展规划司(或计划财务司)的统计处,而且从中央到省、市、县构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完整的经济统计学理论支持、几十万人的专门统计队伍、统计法的保障、国家层面的支持(尤其是经济普查、人口普查活动)。虽然中国统计数据饱受质疑(但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这是唯一的来源,不信都不行。从这意义上讲,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http://www.pbc.gov.cn/)、海关总署网站、商务部网站、发改委网站,还有其他部委,如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等,对各自部门来说都是可靠的。
2、从数据库制作商的角度来说。最权威就是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
http://tongji.cnki.net)和《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YFD)了。为啥这么说呢?理由如下:数据生产者(上述各**部门)发布数据的主要的正式渠道还是年鉴(这是需要主管领导签字的出版物)。中国知网与国家统计局出版社合作,将后者旗下历年的统计年鉴和统计资料(以《中国统计年鉴》为龙头,统计资料覆盖各地域、各部门、各产业)都纳入出版了,而且从创刊开始收录,此外还跟各部委下属出版社合作,将各部门的年鉴纳入(比如《中国农业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教育年鉴》、《中国出版年鉴》等等)。还有行业年鉴《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纺织工业报告》、《中国食品工业年鉴》、《中国化学工业年鉴》等等。CNKI年鉴库作为官方数据的承载体,无疑在国内是最全的。 中经网、国研网虽然不叫年鉴库,但其中的各类年度数据的来源仍然是年鉴(怎么可能有第二种渠道呢?)此外,还有搜数网,里面的数据从面上说,也比较全,但因为没有跟出版社合作,数据无法看原版。
二、 最可靠和优质的国际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来源
基本上就是联合国相关组织、世界银行、IMF、OECD等组织发布的数据了。
这些国际组织也会授权国内的数据库商出版,比如中经网有OECD数据。
但是,国际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有个公认的问题就是国际城市数据难以获取,比如东京、纽约的各产业发展数据。难以获取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获取,只能到各城市有关部门网站去查询。
三、最可靠和优质的微观(企业财务数据、证券微观交易数据)数据来源
企业财务数据,除了该企业本身出版年鉴的之外(比如中石油、中石化都有自己的企业年鉴),还有就是企业所在行业的年鉴,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之外。最集中的企业财务数据,就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了。举个例子,经济学家在分析房地产发展走势时,除了看房价和交易量、房屋竣工面积等宏观指标之外,还会看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数据,比如存货数据,此外还有证券市场的交易数据。目前,在国内,Wind数据库最为著名,国外如BvD之流也不错。
还有一些行业研究机构或市场调查机构会采集或发布所调查的一手的企业发展数据。
除了上面3种渠道之外。还有一些学术研究机构或决策咨询机构发布的报告/数据也很有参考价值。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体现在国研报告中;还有中国社会院,每年会发布各类皮书,体现在中国社科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中。
总之,不能简单的评价数据的优劣。要根据学科或课题研究目的根据数据出版来源、可用性、易用性和受欢迎程度来判断。比如Wind的微观企业数据和金融数据很牛,但是金融、证券方面的宏观各类指标数据,却又发布在《中国金融年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和《中国保险年鉴》上。
1# since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