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能源经济学
2270 1
2022-03-30

对碳排放量的计算,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主要由自上而下的宏观层面核算和自下而上的微观层面核算两部分构成。前者以IPCC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为代表,它通过对国家主要的碳排放源进行分类,在部门分类下再构建子目录,直到将排放源都包括进来,它本质上是通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来进行核算的。

该核算清单是迄今为止门类最为齐全、体系最为合理的清单,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流程,是各国政府向IPCC报告本国碳排放类型和数量的重要参考文本。

目前,使用范围较广,兼具宏观微观特点的碳排放核算方法有三种:排放因子法、质量平衡法和实测法。

01排放因子法

排放因子法(Emission-Factor Approach)是 IPCC提出的第一种碳排放估算方法,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依照碳排放清单列表,针对每 一 种 排 放 源 构造 其 活 动 数 据 与 排 放 因 子(Emission Factor),以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乘积作为该排放项目的碳排放量估算值:

E = A x EF x (1-ER/100)

式中:Emissions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如CO2、CH4等);A为活动水平(单个排放源与碳排放直接相关的具体使用和投入数量);EF为排放因子(单位某排放源使用量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数量);ER为消减率(%)。

1.jpg

02质量平衡法

质量平衡法(Mass-Balance Approach)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方法。根据每年用于国家生产生活的新化学物质和设备,计算为满足新设备能力或替换去除气体而消耗的新化学物质份额。该方法的优势是可反映碳排放发生地的实际排放量,不仅能够区分各类设施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分辨单个和部分设备之间的区别;尤其当年际间设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该种方法更为简便。

03实测法

实测法(Experiment Approach)基于排放源的现场实测基础数据,进行汇总从而得到相关碳排放量。该法中间环节少、结果准确,但数据获取相对困难,投入较大。现实中多是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到有关监测部门,利用专门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该方法还受到样品采集与处理流程中涉及到的样品代表性、测定精度等因素的干扰。目前,实测法在中国的应用还不多。

2.jpg

迄今为止,以 IPCC 为主导、各国政府广泛参与、各独立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普遍关注的碳排放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短短十余年时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范式清晰、方法成熟、使用范围广泛、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研究领域。但总体说来,还存在以下不足:

(1)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的经济产业链导致中观尺度的碳排放源边界难以界定;

(2)核算方法的自身缺陷,数据获取的外部限制。关于行业碳核算标准与具体核算方法仍须持续细化确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3-30 18:33: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