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2019年280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原始数据来自:城市年鉴、各省年鉴、区域统计年鉴
包括全国280多个地级市
数据说明:袁航(2018)的测算方法,包括原始数据、测试过程及结果无缺失值
参考文献在压缩包内
具体地级市名单参看下面链接内数据预览: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Xb-FSu2Fcyv3vTQVQ_ZSg
提取码:m6yj
二、全国31省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指数2000-2020年整理自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内含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的线性差值和ARIMA填补版本,已整理为面板格式
指标包括:
原始数据: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就业人员数(万人)、技术市场成交额(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总产值/总就业、一产值占比、二产值占比、三产值占比、一产值/一就业、二产值/二就业、三产值/三就业、(一产值/一就业) /(总产值/总就业)、(二产值/二就业) /(总产值/总就业)、(三产值/三就业) /(总产值/总就业),
计算结果: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泰尔)、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三产值占比、技术成果市场化
部分指标存在缺失,具体缺失情况参看下面链接内数据预览,标黄的为缺失值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G-apQTDw1r1tK3ctjZ08A
提取码:0rv6
指标来源及说明:
| 指标 | 指标来源 |
|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 | 中国统计年鉴 |
|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 | 中国统计年鉴 |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万人) | 中国统计年鉴 |
| 就业人员数(万人) | 中国统计年鉴 |
| 第一产业增加值 | 国家统计局 |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国家统计局 |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国家统计局 |
| 地区生产总值 | 国家统计局 |
|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 | |
|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 三产值占比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地区生产总值 |
| 技术成果市场化 | 技术市场成交额 / 地区生产总值 |
| 综合得分-熵权法 | 熵权法测算 |
| 综合得分-主成分 | 主成分分析综合测算 |
降维权重:
| 指标 | (熵权法-指标权重)(或主成分-贡献率) |
|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 | 0.177833687 |
| 三产值占比 | 0.198518332 |
| 技术成果市场化 | 0.609949704 |
|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泰尔) | 0.013698277 |
| 第1成分 | 0.584749925 |
| 第2成分 | 0.24994729 |
| 第3成分 | 0.102872791 |
| 第4成分 | 0.062429994 |
注:综合得分熵权法、综合得分主成分结果在dta文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