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91 5
2011-05-26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专家组组长沈国舫(简介)今天上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三峡修建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为主题与网友交流互动。      强国论坛网友静言思之向沈国舫提问表示,2010年12月底,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组给出评估意见,称三峡工程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基本上没有超出“原论证”报告的预测范围,“原论证”报告预测的范围是多少,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沈国舫回答道,“原论证”报告的预测范围,我们以温度为例,增温的幅度不超过0.1-0.3度,这就是“原论证”报告中所预测的范围。经测定这个结果没有超出“原论证”报告预测范围。水面增加了,水的热容量比就会增大,可能对周围气候产生影响。经过实证,取水后实测的数据表明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也没有超过这个范围。
交流中,还有网友提问称,为何很多专家强烈反对建三峡大坝?
      沈国舫回答表示,在专家层里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专家并不是水利专家,而是生态专家。他们认为修建三峡大坝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所谓的很多专家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所有大工程里面,三峡工程经过最民主的的决策过程,是决策民主化的一个典范。
      他说,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修建三峡水坝这个希望,到1944年的国民党ZF在抗日战争期间请水利专家来考察三峡的坝子,到解放以后要成立长江水利委员会,1958年要上三峡大坝,但是觉得还不成熟,一直拖到了80年代国家才要求水利部以及400多名专家讨论和论证,到1989年重新做可行性研究。最后根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在1992年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的形式通过了这个项目。我国的所有工程里面没有一个项目是像三峡大坝这样经过几十年的酝酿、探讨、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26 20:44:50
出现了问题就辩解不是民主社会的特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20:52:45
这是一种不祥的征兆,你懂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6 22:09:30
沈国舫回答表示,在专家层里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专家并不是水利专家,而是生态专家。---说的太好了“专家层里”---有反对意见的水利专家要么不被邀请作为专家出席,要么出席不给发言机会。反对的一律封杀,话都不让说的,呵呵,这就是典范。
希望50年不会出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7 10:11:14
据我所知,三峡大坝建成前的论证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对于生态与环境保护几乎没有进行过论证,在大坝建成后,近几年才象征性地进行环境、生态方面的研究。注意,是“研究”不是“论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堵住那些反对三峡大坝的人的嘴。试问,这样的决策也是民主、科学的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7 15:11:37
沈国舫回答表示,在专家层里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专家并不是水利专家,而是生态专家。他们认为修建三峡大坝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会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所谓的很多专家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个“所以”很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