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515 0
2011-06-17


工业经济逐步向新型工业化迈进——“十一五”时期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系列分析之二


统计分析[2011501]      时间:2011-06-10





    “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等先进制造业,严格控制“双高”行业过快增长,工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工业经济实力稳步提高



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全省工业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国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突破重点装备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克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省工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成功实现“V”形反转,2010年延续了上年以来良好发展势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0%,增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本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7010家,比2005年增加19470家;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2倍,五年年均增长17.6%。



工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十一五”时期,在工业生产、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全省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步攀升的态势。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168.0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实现利润6040.3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实现利税9689.6亿元,比2005年增长2.0倍。其中,利润超过100亿元的行业有19个,比2005年多12个;超过300亿元的行业有9个,比2005年多8个,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18.5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28.7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428.3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12.4亿元)、纺织业(385.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84.7亿元)、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78.3亿元)、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06.9亿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03.4亿元)。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迅猛。伴随着近几年来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我省主要产品产量也同步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与2005年相比,发电量、钢材、氧化铝等重要基础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2010年,我省发电量达到3042.7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2.0%;钢材6672.2万吨,增长1.2倍;氧化铝897.4万吨,增长4.7倍。汽车、微型电子计算机、手机等装备制造产品也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10年,汽车产量达到183.0万辆,比2005年增长2.8倍;微型电子计算机717.9万台,增长17.2倍;手机5374.6万台,增长3.4倍;铁路客车2791辆,增长5.8倍;民用钢质船舶464.6万载重吨,增长3.2倍。



二、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制造业支柱地位增强。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制造业强省战略,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支柱地位不断增强,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到45180家,比2005年增加1893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6.1%;制造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83.2%提高到87.1%。2010年,全省增加值总量居前十位的行业,有9大行业属于制造业,比2005年增加2个,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非制造行业退出前十位行业,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制造两个代表先进制造行业进入了前十位行业,使制造业作为我省工业经济的支柱地位更加牢固。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省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五年来规模由小到大,总量由少到多,实力由弱到强。2010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1%,远远高于全省15.0%的平均增长水平,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2.8%提高到26.5%,推动了我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我省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近年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工业从无到有,加快发展,成为带动我省工业实现稳定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初步形成。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602.1亿元,比2005年增长3.6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4.1%提高到35.2%,五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技术进步和创新带动了新产品快速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达6072.1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



十大高耗能行业生产逐步放缓。2005年以来,省委、省ZF制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规划,进一步加大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调控力度,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加快实施节能项目,强化节能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我省高耗能行业增长缓慢,仅比上年增长11.0%,低于全省15.0%的平均增长水平;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6.3%,比重比2005年下降4.6个百分点。



三、大中型企业健康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大中型企业的培育发展,积极做大、做强、做好基础行业,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2010年末,全省大中型企业单位数为3469家,比2005年末增加368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7.4%。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76.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2.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521.8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2%;实现利润3171.4亿元,比2005年增长1.1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5%;实现利税5288.3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6%。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我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对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区域工业经济集群效应凸显


    “十一五”以来,我省确立了以省会城市群、半岛城市群和鲁南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全省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市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2010年,省会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656.2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实现利润1959.5亿元,比2005年增长2.3倍;实现利税3316.0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


    2010年,半岛城市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2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52.2亿元,比2005年增长1.7倍;实现利润3860.6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实现利税6111.2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


    2010年,鲁南经济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5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77.4亿元,比2005年增长2.7倍;实现利润1194.8亿元,比2005年增长2.8倍;实现利税1854.1亿元,比2005年增长2.5倍。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省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力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