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二00三年一月四日的《城市金融报》报道,香港中文大学首席教授郎咸平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讲演中,在论述银行改革与产权的关糸时,提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结论:银行的改革与产权无关。郎教授的理由是这样的:在他所调查研究的958家银行中,包含了国家控股、家族控股(为民营银行)和国家金融机构控股的几类银行。对比这些银行的资金回报率,郎教授发现,在国家控股的银行中存在资金回报率高的,而在民营控股或是国外金融控股的银行中同样也有资金回报率低的,因此,郎教授得出结论--任何一家银行资金回报率的高低和这家银行由谁控股毫无关糸,进一步的结论是银行改革与产权无关。
我们知道,产权概念和产权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新制度学派。经济学是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基本假设出发来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的具体运作的。由于人们的欲望和需要往往超过他们可得到的资源和手段,经济资源相对与人们的欲望和需要而言总是“稀缺”的,不足够的,往往是僧多粥少的。面对经济资源稀缺这一基本矛盾,人们为了获得经济资源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人们会在运用经济资源时作选择、作取舍,在多人的社会中,会为获取经济资源而展开竞争,有竞争就要决出胜负,这种决定胜负的游戏规则就是产权。根据UCLA的阿尔钦教授(张五常老师)的理解,产权就是社会强制实施的对经济资源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这种社会强制的方式可以是正规的法律和制度,也可以是非正规的形式,比如社会伦理、道德、风俗等等。不同的产权安排方式会对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具体运作产生极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产权是一束权利,可以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比如,可以把产权分为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和处置权,可以把产权分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也可以把产权分为排他性的权利和转让的权利。
要是没有排他性的产权安排,在公共资源的产权安排下,那些公共资源会发生“公共财产的悲剧”,因为对公共资源而言,每个人对经济资源使用的收益归他本人所有,而带来的费用却由大家来承担,此时,每个人的最佳策略是不停的使用这种经济资源,结局则是大家的福利都下降。比如,公共草地的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沙漠化,野生的鱼类过度捕捞而不断减少和灭绝。原因是这些经济资源的产权没有排他性,没有清晰地把使用、收益、转让和处置诸权利清晰地落实到个人。正是这些个意义上,我们说国有银行要不断明晰产权,要把这些权利束明晰地落实到个人。
影响经济效率的更重要因素是产权的转让特性。这里所指的转让包括自由缔约、交换、租用等含义。由科斯定理可知,清晰的产权界定是交易或者说转让的前提,而商品或服务大规模的转让和交易、大规模的市场交换是分工和专业化的前提,只有大规模的商品或服务交易,才能产生这种商品或服务规模效应和规模递增效应,才可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扩大人们的需求量,进一步促进市场规模的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就是在这种循环过程中不断提高的。看看我们身边手机价格和移动话费的变迁过程,看看我们国家各类家电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提高,你就会明白这一过程。
再者,一个特定个人手中清晰界定的经济资源并不一定是他来使用效率是最高的,产权只有掌握在有更高效率的技能和知识的人手中,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才能产生利润(你天天盯着钱看是不会产生利润的,钱只有和合适的人相结合,才能生出更多的钱来),而只有具备产权的转让特性,才能使该种经济资源流向效率更高的人手中,各类经济资源只有在产权转让的动态过程中才能知道它们是否达到了更高的利用效率。这个意义上,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治理制度和管理制度都是为了清楚的界定产权,在契约经济学看来,特别是要清晰界定由于契约不完全而引起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的安排,都是为了方便、灵活的实现产权的转让特性,特别重要的是为了保持产权在转让过程中的排他性。一个有效的企业体制和和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特别要在这些两个方面打主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然而,从所有制角度,从公有、私有的角度并不能充分说明一个企业产权的具体分布、界定和落实情况,并不能充分说明一个企业的产权特点和产权的具体运作过程和机制。法律上可以很清晰地界定一家公司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企业,但是一个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到底怎么样界定和运作产权是法律无法事先界定的,然而,影响一个企业能不能盈利,能不能发展壮大的因素,比一个企业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更重要的是它的产权特证,是一个企业的具体的产权运作状态和过程。虽然公有制企业大都亏损累累、乏善可陈。但是公有制企业也有搞得很好的,比如,同样存在属于公有制但很成功的联想集团、浙江横店集团等企业。但是,深入的研究会发现,成功的公有制企业在产权运作上具有明显的特点,这些企业往往对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有很清晰的产权界定,都有很好的产权转让机制(特别重要的是有一套合理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收益权安排,具体可见周其仁发表在《经济研究》上对横店集团特殊控制权安排的研究)。虽然私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生机勃勃,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许多私有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产权界定不清晰,产权运作不合理的私有企业破产、倒闭的也多得很。像郎咸平教授那样,以公有制、私有制的角度来研究具体的企业发展过程和发展前景,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解释具备不同产权特点的企业的具体运营过程和体制了,也不能够仅仅以此来解释具体企业的成败了。以公有制、私有制的角度来研究具体的企业,往往会犯以名责实的错误。
把错了从产权角度解释企业成败这个脉,郎教授的药方也就很难针对银行改革的病症了。郎教授对银行改革的建议是这样的:人员专业化和业务专业化;银行风险分散化;资讯集中化。正如我们前面分析时指出,分工水平的提高,人员和业务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的前提是大规模的产权交易,而大规模的产权交易的前提是清晰的产权安排。没有了清晰产权的安排,无从谈大规模交易,无从谈提高分工和专业化。现代社会是个信息不断发散的社会,在人类不断满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人们的需求更趋多样化,这个意义上哈耶克所说的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特定知识在人们各式各样的选择和决策过程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时,必须以更加分散产权和信息组织安排,由各产权主体分散选择和决策才能应对这一趋势,这样才能分散银行风险、降低银行风险。而如郎教授所言,再把资讯集中化,以这种集中的资讯作为基础的决策,是无从分散和降低银行风险的。
与郎教授的观点相反,我们认为银行改革已经到了产权改革的关口,怎么样在二00二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把现存银行的产权安排有序、合理、创造性地向更加清晰的产权安排转变,并且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是我国银行产权改革的关键和困难所在。银行产权改革的进展关糸到我国金融业这一关糸我国国计民生产业的成败和发展,也将深运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