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打击的东京电力公司近日召开股东大会,会上有股东提出动议,要求公司放弃核电。自“3?11”地震以来,日本“弃核”呼声不绝于耳,该国ZF目前也在考虑重新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日本能源以“核”为主的架构开始动摇。
东京电力表示,此次会议与会股东9100名,人数多于去年创纪录的3342人。东京电力公司总裁清水正孝在会上就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造成巨大损失,以及公司2010年度财报出现1.2万多亿日元赤字向股东表示道歉。但股东并不买清水的账。有股东表示,对核泄漏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担忧超过对自身损失的愤怒,并将施压东电永久关闭17个核反应堆。而东京电力公司此前已经作出表态,反对放弃核能的提案,称是否使用反应堆属于公司董事局的决策范围,而目前弃核动议也不能被东电的大型机构型股东支持。
日本发生核事故后,如何开发稳定、安全、环保的自然能源,也成为日本社会关注的重点。而菅直人ZF也承诺重新制定能源战略。日本近日召开的“能源环境会议”着重讨论了未来电力构成比例、电力公司发电、输电分离问题以及如何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等。日本钢铁联盟会长林田英治表示,核电站问题可能使能源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
根据2010年6月制定的日本国家能源战略计划,到2030年,核电发电比例从2009年的29%升至50%以上,但菅直人近期承认,这一计划必须予以搁置。从日本10家电力公司截至今年5月的发电数据来看,核电已经降至21%。尽管日本国内围绕“弃核”与“拥核”争执不断,核电发电比例走低即成事实,而电力短缺问题又成为新的矛盾。日本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仍旧遭遇瓶颈。目前,日本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即便包含水电在内也只有9%,与菅直人提出的在2020年实现20%以上的目标相去甚远。从产业发展来看,日本制造企业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设备生产商,但并不能充分利用于本国发展。比如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太阳能板生产国,但它们的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专业人士表示,至少在短期内,大部分由核电产能下降造成的电力缺口将通过天然气加以弥补。然而,由于日本的化石燃料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考虑到能源安全问题,增加天然气进口对日本来说并非长久之计。
目前,菅直人ZF正试图通过“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计划最长20年内,电力公司用固定价格收购太阳能、风力、中小水电、地热、生物能源等产生的电力。已经有很多日本企业开始加速对自然能源的投资,包括增建风力、水电设备等。日本环境省也考虑在受灾严重的东北地区引进年发电量达到830亿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还将讨论制定有关开发地热资源的指导方针。日本地热资源丰富,其全部地热资源若转换为电力,相当于建设23座发电能力为百万千瓦的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