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作为衡量一般物价水平的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义的通货膨胀指标有多种,包括CPI(消费者价格指数),PPI(生产者价格指数),GDP 平减指数等。市场分析通常重点关注的是 CPI 同比增速,原因在于 CPI 与居民生活相关程度最高。大部分国家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重点参考的通胀指标也是 CPI。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的链条中,PPI对CPI有一定的传导影响。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流通领域消费品。CPI的波动源于多方面,就子分类上而言,大部分源自食品价格的变动。CPI和PPI出现剪刀差,即增速上的反向差别,显示出两者之间传导关系存在问题。2016年底开启的PPI增速高于CPI的剪刀差,最大差额接近7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上游的高价格没有合理的传导至下游,也导致了原材料价格高耸,而下游需求不足。2018年底之后的情况则出现了反转,截至2023年03月, CPI月度同比增速0.70%, PPI同期同比增速为-2.50%。受猪肉价格周期等因素影响的CPI持续上扬,而生产端的PPI则连续多月萎靡下滑。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