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8-9 19:52:28
我的高中母校是成立了一个家具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0:49:51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教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1:24:46
yyisme11 发表于 2011-8-9 14:40
所以我发帖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有一个让大部分人,都享有一个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的教育模式,

在不同的家 ...
问题是你希望就行吗?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是不是把超级中学的老师强制送到最偏僻的山村教书,没钱的学生也随便上好学校?是不是把中国的gdp人均分了就公平了。我原来比您还有“社会责任心”但是往往“社会责任心”越强越无法理性的思考。经常看到网友说ZF应该怎么怎么样。。。应该的事往往是最难实现的。对不起大哥了,多有冒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1:42:17
现在行行向钱看   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1:46:53
不否认教育敛财,但是LZ那样算钱,太简单化了,支出远远不是教职工工资,这何况还是教育局、国家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2:04:01
哈哈哈哈和呵呵呵哈哈哈哈和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2:56:31
我的母校二学位成为创收的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9 23:01:08
这个不稀奇的。楼主大惊小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0:01:44
天地良心的啊,农村的越来越难混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没钱进不了好学校,考不上好的大学,即使考上了,毕业了,还是在城市的边缘,这样还是在城市的边缘啊~~~要通过很多很多代的人来转变,才有有好的局面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4:41:43
cjun89 发表于 2011-8-9 21:46
不否认教育敛财,但是LZ那样算钱,太简单化了,支出远远不是教职工工资,这何况还是教育局、国家发的
我说的是“就算”

老师当然不可能年薪20万,现在大学教授也赚不了这么多。学校年收入几千万还不是一部分变为灰色,上下打点教育局官员,向ZF买地,建分校招收更多的赞助生,要不能一届32个班级。

我们高中学校操场的草坪使法国引进的草种,够中超联赛的标准了,但就是不让任何学生上去,禁止践踏草坪。

要是哪天新闻说某个高中收购了一家企业,我一点都不吃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6:02:50
穷人的受教育权利还是一定要保证的,机会和起点的公平一定要保证!
但是我也同意分快慢班之类的,把不同天赋的学生搅在一起上课不管对天赋高的,还是天赋低的都不公平。“有教无类”是要保证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在个性化发展方面,确实要尊重个人的特色。
当然,说起来很简单,设计起来还是蛮复杂的……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9:06:11
重视“道德上的公平,或者结果公平”所弄出来的教育制度,到头来往往就是什么都搞不好。

就好象那时候,我们市那个白痴教育局长,居然搞出来更好笑的是去搞砸了好的学校,去改善所谓的公平。 结果10年后回来,好的学校给搞砸了,差的学校也没有上去。

而且教育市场又不开放,到头来倒是像楼主说的那样,钱都扔到不该扔的地方,简直就是浪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9:33:03
yyisme11 发表于 2011-8-8 12:18
但是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大学招生不是统一标准,他们会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教育质量来招生,他们会考虑到 ...
更何况,招这些人进来,是为了维持大学的多元化,为的不是平均或者结果公平,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利益。让大家有点交流。 就像招一个连续3代都是在这大学毕业的, 招一个奥运冠军,或者招一个奥运冠军没有多大区别。就是为了多元化,让大学更像一个社会。

不过大学里面嘛,宽进严处和严进严处,还是有那么个淘汰率在的。而有他们在,我们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人提前预订那挂科的名额。让你进来,不让你毕业,多坑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1:42:14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1-8-10 09:33
更何况,招这些人进来,是为了维持大学的多元化,为的不是平均或者结果公平,而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利 ...
学校做“多元化”“多样性”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因为“平权运动”。在上世纪初,大部分学校从只招收白人转到白人与有色人种都招收,考虑的并不完全是多元化,而是维护权利,自由的平等,给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有相同的机会。

而在中国,对于农村和贫穷家庭孩子受到一个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多少?他们不是一小部分,而是中国的绝大多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05:46:36
yyisme11 发表于 2011-8-10 11:42
学校做“多元化”“多样性”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因为“平权运动”。在上世纪初,大部分学校从只招收白人 ...
首先。 从根据学生家庭收入这个基准, 或者简化点“多少比例的大学学生来自富裕家庭”。 假如以这个为基准,这还真的比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都要公平。假如算上毕业率,那就更不用说了。比如美国,最好的大学里面75%左右的学生来自最富裕的25%的家庭。

而美国那些大学招生多元化。 第一,不是所有大学招生都多元化的,就比如一些教会大学,而且教育质量超级好的,就只招收白人。

yale还是哪所学校的辩护,后来成为一个种族是不是作为入学标准里面的辩护就说过, 就说了,把种族考虑进去,只是为了提高多样化,就像他去招一个钢琴好的学生一样。而且在这个case最后判决的时候,也明确表示,大学爱怎么招生,是大学的事情,学校有权利利用学生去达成学校希望达到的目的。 上大学,接受平等的教育之类,也不是一个entitile right。种族配额更加和moral desert之类没有关系。

而且就算是英语系国家的公立教育体系,好的公立学校低价好贵,中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好的学校收择校费。恰好就是证明了斯科定律。

要是真想解决那些问题,还不如走教育卷, 并且开放教育市场。 而且更关键,承认学生本身的差异。 而最后的公立学校,就是用来兜底的,那些最后给淘汰的学生就去上吧。

moral desert 和entitlement 和expectation的区别,假如没有受过法理学教育,就查查字典。

他们是大多数,不代表他们就 entitle to 得到什么结果,比如接受一流的教育,比如大学里面他们就必须要有多少比例。 当然,有人假如愿意办所大学,说这所大学就只要穷学生,那是那所大学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0:50:47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1-8-11 05:46
首先。 从根据学生家庭收入这个基准, 或者简化点“多少比例的大学学生来自富裕家庭”。 假如以这个为基准 ...
Grutter v Bollinger的case我看过,2003年美国最高法院终审判定学校胜诉。

英语系国家的公立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公立校都免费,而且不少地方18岁前还有牛奶金,这怎么比?学生上大学也不用家里花钱,无论成绩,贫穷学生都可以申请贷款,这怎么比?

你说的那些国家的教育都是在一个已经比较平等的环境下才能有学生的差异之分。

我说的是中国目前的教育没有这种平等的教育环境,英国的好坏学校之间的差距能和中国学校的好坏比吗?我们的教育机制造就的教育“贫富差距”要大的多得多,导致了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但是好学校却就那么几个,而好学校赚的钱能在社会共享总净值的前提下分一部分钱给大多数的差学校来达到最大效益值吗?在中国没这个可能。

欧美的教育体系,学校的教育质量是一个陀螺形状,甚至接近倒金字塔行,大部分的学校可以有优良的教育环境,这保证了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中国的教育体系完全是正金字塔形,因为大部分学生只能接受差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

在这种不平等的两极分化的教育环境下,如何能得到社会的总净值最大?如何证明科斯定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1:04:05
对于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几千年的儒学思想作祟,思想都禁锢了,还怎么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1:21:11
招生
很赚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1:21:30
没有比招生再赚钱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1:52:33
楼上的。 你在搞笑吗?难道在布鲁克林的公立学校能和在长岛的公立学校比吗?那差距是多大呢?

至于你说的那些择校费,恰好真的就是要上缴到教育局,之后再分一部分去给那些差的学校,当然这只是同一个区或者市里面的内部分配。不然你以为那些城市里面,那些没有择校费收入的破学校哪里来钱运行。当然中间浪费了多少,我就说不准了。

至于教育质量,别怪我看不起英语系国家的公立学校,甚至就是一个普通地区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还真比不上中国中部一个2线城市的普通学校。更别提那些黑人区,或者什么印第安人保留区。

你以为英语系国家的公立学校就没有马太效应?尤其那些依靠地区财政支撑的公立学校。你到底了解不了解英语系国家里面的公立教育的财政机制分配机制。

当然也不单纯就是财政分配的事情, 家庭教育什么也异常重要。 就好比东亚裔比黑人普遍都要重视教育,或者更愿意在教育投入。知识分子家庭比工人家庭更愿意投入教育资源。

就算你给所有学校同样财政,甚至直接禁止了所有私立学校。让全部学生在学校接受一样的教育。 家庭照样会造成这样的差异。

往后面是不是应该立法禁止所有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才是造成最大的教育结果不公平的原因。所以呢,贝克汉姆不能教孩子踢球,知识分子家庭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大学教授的孩子更不能碰他们的书架。

后面还有遗传因素,这个又怎么处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2:06:14
倒是北欧和瑞士的教育比较公平点。不过穆斯林移民多了,假如还不能同化的话,再过几十年就难说了。

就好比德国。我一个在德国的朋友都准备搬家,因为他所在那个区新建了一些public house,住的都是中东来的,他们都把孩子送去那所公立学校,结果影响了教育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2:20:00
我说当初老师为什么老告诉我说,回家吧,别念了,也不学,念什么劲啊,我上初中时候我爸卖烧烤,开小饭店的。老师总跟我说回家跟你爸烤羊肉串去吧,别在学校混了。
闹的我初三才上了一个月就不上了,初中都没毕业,借读费费都交了。
这种教育级心态,确实是误人子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2:47:24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1-8-11 12:06
倒是北欧和瑞士的教育比较公平点。不过穆斯林移民多了,假如还不能同化的话,再过几十年就难说了。

就好 ...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并不表示我们不用追求和维护公平。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中国,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会因无力负担高额费用,而被剥夺平等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不过我觉得你好像不赞成“教育机会均等”的国家政策?

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 “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 的机会”,《中华人 民共 和国教育法》规定 :“公 民不分民族 、种族 、性别 、职业 、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 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受教育者在入学 、升学 、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

教育机会均等是“人的基本权利平等”的重要内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人的基本权利。

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

而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做的要比我们好的多得多得多。

如果你不承认这个观点,不赞成“人的基本权利平等”那咱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如果其他人想多了解为什么要““教育机会均等”

这篇文章可以免费下载,
教育机会均等.pdf
大小:(218.62 KB)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3:01:15
上面那篇附件文章对110楼的所有问题都回答的清清楚楚,
这篇来自台湾的文章也不错。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4:14:02
楼上的。
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等于接受同等的教育.

更好笑的,“良好教育”和权利根本不能挂钩。权利是平等的,良好作为一个形容词则意味则有参照和好坏对比,而这样的对比在根本就无法定义,除非有参照。良好生育的权利? 良好生命的权利?良好财产的权利?维持良好秩序的义务?

硬生生要把,机会均等=条件均等。 每一个人都有上学的权利,不能引申成每一个人都有上一样学校的权利。

更直接点说,不能因为一个人出身穷,就剥夺他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不能直接就引申为,一个人出身穷,就有上哈罗,伊顿,魏尔敏斯特的权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4:17:54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1-8-11 14:14
楼上的。
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等于接受同等的教育.
楼上的你没有看我这篇附件文章吗?

我从来就没说接受同等的教育啊,你找找,我在哪说过?

我一直强调的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4:22:43
那条件平等什么意思呢?  入学条件平等? 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资源分配平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4:22:52
那条件平等什么意思呢?  入学条件平等? 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资源分配平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4:25:29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1-8-11 14:22
那条件平等什么意思呢?  入学条件平等? 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资源分配平等?
你自己看看从头到尾,68楼104楼,我都是在强调教育机会平等,怎么到你嘴里就变成“接受同等的教育.”

这样扭曲事实也太.......

你到底有没有仔细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1 14:28:35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11-8-11 14:22
那条件平等什么意思呢?  入学条件平等? 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资源分配平等?
“教育机会均等包含着条件平等,必须创造条件保障弱势群体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的实现。”

这是句话我附件教育机会均等.pdf里面的提出的论题啊,里面解释的很清楚

你到底有没有读?

东西都摆在面前自己不看,然后又歪曲我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