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学会发布2000-2009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2011-08-05
中国统计学会近期发布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大区域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0-2009年综合发展指数。结果显示:
——从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看,在2000-2009年期间稳步提升。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2提升到2009年的62.35,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9.01提升到2009年的54.07,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09年的51.72,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66提升到2009年的49.36,区域排序的依次顺序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要远高于其他地区。需要指出的是,其评价体系的五大类分项指数排序与综合发展指数并不完全一致。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发展指数看,2000-2009年大都呈现向好的趋势。排在前十名的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湖北,但是,排位处于两端的地区在近十年的位次变化不大,而处在中间位置的排名位次变化较大。例如,重庆2000年排名处在第17位,2009年则提升到了第11位,而海南从2000年的第10位降到2009年的第17位。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发达省份均稳居前列,而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西部省份则一直处于较后的位置。需要关注的是,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发展指数的差距,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看,2001-2009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最快的多在西部和中部。综合发展指数2001-2009年年均增速,西部地区新疆、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内蒙古分别位于前1、2、3、6、7、8名,中部地区山西、江西、安徽分别位于前4、5、9名。分区域来看,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74%、3.69%、4.13%和4.35%,西部地区也是最快。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相关性看,弱化了GDP及增长。若将2009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序结果,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综合发展指数与按人均GDP排序的差异较大,即人均GDP位于前列的省区,综合发展状况不一定良好。如内蒙古、河北、宁夏按人均GDP排序分别位于第7、12、16位,而按综合发展指数排序则分别位于第18、22、26位;如人均GDP排位靠后的省区,如江西、湖南和四川,分别排在第25、20和24位,而综合发展指数排在第13、15和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