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里常用到两种“贴现因子”,一种是对货币值的贴现(一般与利率有关),一种是对效用值的贴现(与当事人的“时间偏好”有关)。
一般地,对(个体主观)效用值的“贴现”常常解释为“耐心程度”或对时间的偏好。“今朝有酒今朝醉”与“风物长宜放眼量”是两种不同的时间偏好。
人们常说的“先睹为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就是耐心小的意思;“细水长流”、“厚积薄发”,则是耐心大的意思。
当年,刘伯温劝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算一种“耐心”。
其实,这里的关键还是贴现值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楼主的问题其实触及到了这一点。一般来说,如果引入贴现因子(无论哪种贴现因子),就假设它是外生的,否则它如果可以被其他外生因素(变量)解释(由其他外生变量表示),就不需要单独强调这个因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