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全球市场总体规模
气凝胶毡是一种柔性、高效保温隔热毡,该材料是将纳米气凝胶与无机纤维结合在一起,专用于动力电池模块。气凝胶毡 的主要特点是导热系数低,隔热效果是传统隔热材料 2~5 倍,能够有效降低保温层 厚度;其次,气凝胶毡相对憎水,可有效防止水分进入电芯内部;此外,气凝胶毡质轻、易剪裁等特点大大降低了运输、安装和使用成本。SiO2 气凝胶毡复合材料是通 过在 SiO2 气凝胶制程中引入预氧化纤维丝、玻纤、陶瓷纤维、碳纤维等基材进行增强复合,经过模切、包覆等加工过程最终得以在电芯间使用。加工包覆主要防止气凝胶产品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有纤维粉尘掉落。
据调研团队最新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报告2023-2029”显示,预计202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规模将达到9.94亿美元,未来几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3%。
- 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全球市场总体规模,预计2029年达到9.94亿美元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9.
主要驱动因素:
新能源汽车对气凝胶的需求源自动力电池对热失控风险的控制,随着新能源汽车热失控相关法规的出台,气凝胶隔热产品需求增长趋势明确。2021 年 1 月 1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提出了“热失控 5min 不起火”的要求。气凝胶隔热垫体积小、寿命长、隔热性能稳定,且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在电池充放电时能够吸收电芯膨胀、收缩体积变化,在模组与壳体之间起到缓冲防震作用,因此十分适合动力电池使用,相较传统材料云母片而言更有优势,能有效防止三元电池热失控爆炸,同时可延缓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失火,是锂电池隔热产品的最佳选择。
主要阻碍因素:
气凝胶主要用于电芯之间或者模组之间,防止某个电芯/模组热失控后引燃另外一个电芯/模组。目前随着单体电芯品质提升,电池企业不断研发大模组甚至无模组以减少内部零部件、提升成组效率和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这对气凝胶在电池隔热领域的应用场景可能造成新的挑战。
相对于上游硅酸乙酯和下游电池、模组、电动汽车领域,气凝胶领域生产较为分散、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新进入者,相对于上游和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弱,利润水平增长空间相对较小。上游原料涨价或下游需求减弱会对行业利润水平造成较大冲击。
新能源车为当前动力电池主要下游应用场景,若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将影响电池领域气凝胶的下游需求。
与气凝胶其他市场不同,电动汽车市场在技术、融资和其他方面可能要求更高。 此外,汽车行业可能更厌恶风险,可能有更长的产品开发和测试周期,以至于企业可能无法及时调集的资源来开发和营销产品和解决方案。
行业发展机遇:
伴随电池包对于安全性能要求的进一步提升,气凝胶作为更高端的隔热材料可以大幅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因而在电池应用中不断渗透,其中三元电池的压实密度更高,续航里程更长,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使得相关电池包生产过程中逐步选用更为高端的气凝胶材料,渗透率不断提升,而其他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领域也有逐步切入,一方面伴随下游的电池出货量的不断提升,作为PACK隔热材料的气凝胶应用将随之提升,同时伴随成本的管控和渗透率的提升,气凝胶的应用占比也将进一步增大。热失控法规的逐步落地,将促进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隔热产品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气凝胶毡是主要用于电池PACK的隔热材料。在下游客户领域,汽车公司、电池公司和第三方PACK公司鼎足之势的竞争格局已经打破。一方面,随着补贴的消退,大多数汽车企业选择投资或建设自己的PACK工厂来降低成本,包括比亚迪、长安汽车、JAC、长城汽车、威马汽车、吉利、蔚来汽车、上汽等;另外,电池公司也在侵蚀第三方PACK公司的市场。
- 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全球市场主要厂商排名,其中2022年前五大厂商占有全球大约67%的市场份额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9.
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主要生产商包括阿斯彭气凝胶、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纳诺科技、深圳中凝科技、泛锐熠辉等,其中前五大厂商占有大约67%的市场份额。
- 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全球市场规模,按产品类型细分,3mm处于主导地位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9.
就产品类型而言,目前3mm是最主要的细分产品,占据大约57.8%的份额。
- 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全球市场规模,按应用细分,乘用车是最大的下游市场,占有7%份额。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9.
就应用市场而言,目前乘用车是最主要的需求来源,占据大约92.7%的份额。


如上图表/数据,摘自QYResearch最新报告“全球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毡市场研究报告2023-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