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监会召集开了个衍生产品大会,大意就是要各家金融机构做好相关的准备。银监会创新部的张光平(目前国内这方面权威),也在多个场合呼吁中资银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做外资银行的sales,而是自己也要开发产品,提高定价和风管能力。
我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说大家要重视衍生品方面的学习,事实上金融工程专业在几年前开始就成了显学。但从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几年前开始设立的金融工程专业的教育是比较失败的。以我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实际上都是徒有虚名而已。
有些人虽然不是金融工程专业,但在学校当中也会比较重视这个领域。以本人为例,在学校当中也修了一些课程,自己也下了一些功夫去学相关的数学和计量方面的东西。但到了工作当中,仍然感觉内力不足,到了真刀真枪的去做的时候,总会碰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原因何在?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是有公式无程序。做衍生产品定价,你至少需要掌握VB、Matlab等语言,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第二,是参数的问题。比如做一个可赎回债券的定价,如果用BDT模型去做的话,需要用到一条收益率曲线,一组波动率结构。前者目前是个大问题,很多人连到期收益率曲线、即期收益率曲线等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再者,国内的债市缺乏流动性,事实上很难构建一条合理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关于波动性,实际上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我想说的是,在工作中,无论是定价还是风险管理,都离不开波动性模型。
在学校当中,往往不需要去计算现实中那些产品的价格。考试要么考考公式推导,要么给定参数,去计算价格。这样的学习模式,到了工作中就会遇到前面说的几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公式推导这些东西,只要知道背后的思想和思路就可以了。不要把太多时间花在这里面。真正花时间的地方有这么几个:1、掌握一门程序,最好是VB。2、把收益率曲线的问题搞的彻底一点,并且需要做到自己亲手使用市场数据去推一条出来。3、利率期限结构的模型花点功夫。
这些是个人的经验之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 1:07:4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