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基金掌门人 达利欧 经典著作
把整本书的精华提炼出来,18000多字,让大家能花最少时间浏览本书的精华
本书对债务危机的发展,描写的格外精辟,对了解现在中国经济有很大帮助
------------------------
高度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的经济模式往往面临比较大的波动
每一次泡沫的形成都是来自加杠杆后,资金向资产价格流入,从而开始引发加杠杆的财富效应正反馈
每一次“金融创新”似乎就是推动“韭菜”加杠杆
## 泡沫早期
一个债务周期的早期,债务增长速度基本上和收入增速一致,大部分债务进入实体经济,产生了快速的收入增长
信贷标准被降低了,各个层级收入人群都加大了债务比例
收入最低人群的债务比例是增加最快的
买房带来的财富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房地产进行再融资,增加杠杆来投机
在这个自我循环的游戏中,借款人和贷款人都得到了短期利益。信贷标准越低,房价涨幅越高。投机者入场导致房价开始加速上行。这是经典泡沫的形成。
泡沫特征几个特点:
1.价格相对历史平均是不是过高
2.价格是不是包含了未来快速升值
3.购买是不是通过高杠杆完成的
4.购买者是不是在未来防止未来价格继续上涨做一些套期保值
5.是不是有新的参与者进入市场
6.是不是有全面牛市的情绪
7.收紧是不是会刺破泡沫。
支付很小比例的首付就能买房,意味着他们背负的房屋贷款越来越高
## 泡沫形成
整个债务开始叠加,房地产市场进入泡沫的阶段,经济却没有出现过热迹象,通胀也保持平稳
最差的债务泡沫(1929年美国,1989年日本)都没有出现物价和服务价格的通胀水平上升,但是资产价格由债务增长推动
央行会错误的让债务继续增长下去
## 泡沫全面扩大
房地产相关的泡沫带来了经济的一轮景气周期。建筑相关的就业人数上升,抵消了出口下滑带来的就业数据下降
海外资金的流入,带来了美国人民持续加杠杆消费
过度消费是一个泡沫典型特征
大量的借贷并没有带来收入的增长
存款利率不可能无限的下滑,贷款数量不可能无限的增长
当债务到期时,将会出现现金流问题
新增的贷款越来越多来自监管以外的渠道,这种“影子银行”贷款往往是泡沫的重要部分
每一次危机都伴随着“金融创新”,这些“金融创新”最终都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触发
推动泡沫形成的,一定不仅仅是低利率水平,而是更容易的信贷,更宽松的监管,更加危险的金融创新
资产和债务错配:期限 风险 套利
1. 短期贷款,长期放款。如果放款人一旦不愿意再借款给这些人,债务可能被挤破
2. 贷款给那些愿意支付更高利率,但是风险也更高的人
3. 汇率之间的套利交易。用一种货币贷款,另一种货币放款,来赚取利率差
## 泡沫见顶
金融创新导致信贷去了更加危险的借款人
看似没有太大风险的资产,其实隐藏了巨大风险
利率开始上升时,债务支付也开始上升,推动了新增贷款人逐渐消失
借钱的人少了,能花的钱也少了,导致消费开始下滑
一个人的开支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开支减少后,收入也开始减少。当人们减少支出后,价格下跌,经济开始下行
短端利率水平上行,短周期的资产吸引力变大,类似于现金资产。长周期的资产吸引力变小,类似于股票,房子,债券等。资金从金融资产中撤出,导致他们的价值出现下滑
资产价格下跌,带来了财富效应的负反馈!
大量高风险的贷款已经流入到社会中
银行间信用一旦有问题,银行的流动性会快速枯竭
市场的顶部往往由不可持续的买入构建成,市场的底部也往往由不可持续的卖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