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如下:
鐵礦簡介
鐵礦為全球鋼鐵業所用鐵的主要來源,為生產鋼鐵不可或缺的成分。全球約98%的鐵礦供應用於生產鋼鐵。鐵礦指含有足夠鐵礦物以進行具經濟效益鐵開採的岩石。鐵礦主要由鐵及氧的化合物(氧化鐵)組成,並混有一般不作商業用途的脈石或雜質。最常見的鐵礦類型為磁鐵礦與赤鐵礦。其他天然存在的鐵礦類型包括褐鐵礦、菱鐵礦、針鐵礦、黃鐵礦、鮞綠泥石與鐵蛇紋石。鐵礦在還原劑下加熱,會產生金屬鐵(Fe)。鐵礦按照個體顆粒的直徑是否大於或小於6毫米劃分為 「礦塊」或「精粉」 。鐵精粉乃通過破碎、研磨及選礦等商業步驟,從鐵礦(岩石連同脈石)中分離的貴重精粉,可於結塊後用於煉鐵高爐或直接還原爐。鐵礦可以礦塊形式直接使用,或製成球團或燒結的精鐵礦或精粉使用。鐵以下列三種方法之一從鐵礦冶煉而成:高爐法、直接還原煉鐵(如:直接還原鐵、熱壓鐵)或直接熔煉煉鐵。由於後兩種方法相對而言尚未完善發展,所以經常合組稱為 「非高爐煉鐵」程序。
鐵礦需求
鐵礦主要用作高爐原料以生產鐵,但亦可於結塊後用於直接還原爐以生產直接還原鐵與熱壓鐵(直接還原鐵╱熱壓鐵)。在綜合鋼鐵廠中,大多數在高爐中生產的鐵 (生鐵)之後會轉送進行鹼性氧氣轉爐工序,當中直接還原鐵╱熱壓鐵主要用作代替電弧爐中的鐵碎料。
據世界鋼鐵協會 (「WSA」) 指出,2001年至2010年,全球的生鐵及直接還原鐵╱熱壓鐵產量從約619百萬噸增長至1,091百萬噸,複合年增長率約6.5%。相比之下,全球鐵礦產量由2001年至2009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約為6.9%。
與鐵礦生產不同,生鐵與直接還原鐵╱熱壓鐵的生產地區主要集中於亞洲、歐洲及獨聯體。2001年至2010年,該等地區的生鐵及直接還原鐵╱熱壓鐵的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約80.0%。
鐵礦貿易與競爭
由於全球大多數可取用的鐵礦礦床並非位於大多數鋼鐵生產設施所在相同國家,故鐵礦為交易量極高的商品。2009年國際間交易的鐵礦約有950百萬噸(約佔全球總產量約60.0%),較2008年增長7.4%。
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2009年澳洲及巴西合共佔全球鐵礦出口量65.8%以上。在2009年,中國及日本分別佔全球鐵礦進口量約66.8%及11.2%。
自1970年代以來,全球鐵礦業逐步整合,一直由全球三大供應商-Vale S.A. ( 「淡水河谷」,前稱淡水河谷公司)、力拓礦業有限公司 ( 「力拓」 ) 以及必和必拓公司 ( 「必和必拓」 )所控制。於2009年,該等公司合共佔全球產量的35.4%。於2009年,十大鐵礦生產商控制全球總產量約51.6%,較2005年約54.4%有所下跌。由於不少新生產商(包括大量規模較小
企業)加入市場以把握價格高企的勢頭,十大及三大鐵礦供應商各自所佔的全球市場份額自2005年以來輕微縮減。然而,三大鐵礦供應商於2009年佔海運交易約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