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核心知识点汇总】
散文
散文中的议论文
[单选]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他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单选]孟子的散文常采用“欲擒故纵”论辩手法,以比喻说理,运用丰富而有气势的
排偶句。
[单选]《孟子》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与其学生共同编著,对后代文化思想及散文
发展有深远影响。
[简析]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内容。
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了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揭
示了战国时代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对立。
[简析]
《寡人之于国也》的论述结构。
文章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简析]
《寡人之于国也》的写作特点。
(1) 环环相扣,突出中心线索,结构严谨。
(2) 兼具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3) 文章多用排比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