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08年进股市的,亏了很多钱,所以09年开始研究宏观经济,启蒙书是《货币战争》,后来看了时寒冰的博客,也去听了几次他的课,他可以算作我的启蒙老师了,但是后来发觉他的课里面缺少推理和相关的支撑数据,基本就是说结论,我发觉常常看别人结论自己就没有思路和结论,后来想通了,他的所有分析都是建立在对新闻的解读上面(因为他原来从事过新闻职业)。于是开始找提供思路和数据的,就看到了刘军洛,然后通过草根网络的“真看不懂”的解释理解了刘军洛的思路,然后看到卢麒元的博客,至此开始通晓了基础知识,然后就很有目的性的自己去寻找数据和相关知识(比如觉得我对美国国债的情况不了解,就知道自己去google搜索相关介绍和分析)。至此我有思路了,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我自己能够有推理和结论了,而且还能指出别人的漏洞和问题。这个时候我基本就不看别人的观点了,只看思路和数据。紧接着思路看得也少了,主要工作就是收集数据和自己做推演。
这个就是我研究宏观经济的一个过程,不难,万事开头难,但是只怕有心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感动于这句话,数据、思路、推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