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敦富老所长座谈的记录和体会,希望能对怎么学习区域经济,甚或搞学术朋友有所启发:
张老师接着讲了他的教学体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学习有些什么区别?他认为,本科生学习的目的是:知道是什么和知道部分为什么;研究生的学习是:不但要知道是什么,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博士生学习的目的是: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反思为什么是这样?把握这个为什么的来龙去脉,了解其背景,并对之不足之处作出批判。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张老师强调了掌握数学的重要性,“尽可能扎深”,把解析几何、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弄得比较透彻,会证明一些定理;要多看书,博士至少要看60本书,并能对精读的书写出3-5万字的评析,把理论深入地掌握,确切地理解;特别提到对好的专业书籍,要精读,并推荐几本书:刘再兴老师编的《区域经济学》,孙敬之编的《中国经济地理》、刘再兴编著《中国生产力布局研究》、任美鍔编《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后两本是在讲要了解我国地理知识时推荐的,翻阅翻阅,了解情况,不必精读)。
张老师还提到,学习不仅仅是装资料,而最主要的是学习方法论,特别是在看别人的书时,一定要考虑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学习别人思考问题的方法。
张老师提醒我们,作为区域经济学的硕博士,一定要能记住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基本数据,例如省市及城市的面积、人口等指标,甚至也要记得世界上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基本情况的数据。还有就是一些标志性数据,例如工业化阶段的划分指标值,这些都要积累,弄成一个文件夹,经常打开看,时间长了之后,把这些数据记下来。
张老师强调笔杆子对我们搞文字工作的人的将来的重要性,这也是张老师在座谈中反复提到的。文笔极其重要,把其提高到多高的位置都不过分,特别是对于我们现在铁定作为“知识分子”的人来说。无论是讲课,还是写文章、写报告,都需要文笔,简洁明了,用词恰当、准确,富有文采的文章和报告对知识分子非常重要。毛泽东主席的文笔好,是由于他坚持朗诵古人的经典文章,不辍笔耕的结果。因此,要真正有所成就,从现在起,文笔的训练,不容忽视。一是要多朗诵富有文采的文章,二要多看写得好的专业文章,三要自己勤于练笔。
张老师强调,学区域经济,不能太局限于本专业。他讲他自己曾经搞过环保、投资环境、资产评估、可行性研究项目等等,鼓励我们也要多涉猎相关学科知识,用于我们的专业领域,虽然不可能在相关知识方面成为专家,但至少不要过于外行。张老师形象地比喻说,搞区域经济就好似炒饭,各个人在不同的地方炒出来的饭是不同的,但是一定要把知识学实,弄深了,不能浮在表层。
张老师还谈到,北京到处都是学习的地方,各种展会,研讨会等,都是可以去参观、参加,获得相关信息,这也是知识。
张老师还谈了我国工业化跟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的不同,我国是和平崛起,而其他西方国家则无一例外地都有或多或少的对别国的血腥侵略史,我国如何进一步和平崛起、推进工业化、与其他国家达成双赢,这也是区域经济研究的一个有意义的题目。其中,张老师提到一个观点,西方是法治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是对内平等,但对外则是强权,这决定了他们早期的侵略性;我国是道德文化,提倡和平崛起、双赢。
奖励金币5个
 [此贴子已经被tryee于2007-12-9 15:05: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