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乐毅 通讯员倪畅)学生:“我承诺到读大三时,要考取导游证、计算机三级证和驾照”;辅导员:“我承诺帮你收集考试的信息,督促你考得驾照”……
10月26日,汉口学院管理学院的188名大一新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与其辅导员任精琢签订了一份承诺书。每份承诺书都明确了该生的大学规划及辅导员应尽的职责。
其中,学生承诺分为基础承诺、特别承诺和愿景承诺三个部分。基础承诺主要定位培养良好习惯,如不吸烟、必须7点起床早读、四年“挂科”不超3门等26项,基础承诺学生必须践行,否则会受到相应惩罚;特别承诺则是通过努力可以取得的各类证书,如考取导游证、计算机三级证等,此承诺不少于8项;而愿景承诺则是学生到本科毕业时,希望能实现的目标,如毕业时能找到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老师承诺则是在学生承诺的基础上,扮演一个督促者和鼓励者的角色,借此来监督和帮助学生实现承诺,如老师确保每周与学生交流一次。
部分学生在签了承诺书后,表示压力很大。“以前总想混过去,在承诺书上签下了自己的承诺后,就想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和实现它。”新生黎芳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校范先佐教授说,虽然承诺书并没有强制执行力,但学生、老师如果完不成,面子上会过不去,因此对师生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不过,学生如果要成才,更多的还是要靠自觉性,而非一纸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