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案
教材分析:
《蝉》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
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
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此处为抑。然而当知道蝉 17 年埋在泥下,出来就
活一个夏天时, 原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此处开始扬。 朋友
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历程就是如此, 为了生命延续, 必须好好活
着。不管 90 年, 90 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学生分析:
本班为聋八年级, 共有 9 名学生, 使用普校七年级课本。 聋八年级学生已经
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 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 但是,由于缺乏对声音的感知,
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加上课文内容相对较难理解,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讲授法
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理解并运用“零落、断续、收敛、宽恕 ” 等词语。
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味生命的意义。
3、培养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意。
4、学习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5、在诵读中感受强烈的生命意 ...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