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668 0
2006-12-08

n 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中,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一种契约机制,在解决由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所引起的委托方与代理方之间的利益冲突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问题比较突出,这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效率,进而影响了最终的激励与考评的效果。

n 为更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对预算管理理论的一点补充,从而更有效的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n 预算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预算编制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交换过程,下级比上级对影响业绩的因素拥有更精确的信息,如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准备付出的努力;同时,上下级间对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所拥有的信息也很不相同。因此,参与制预算对消除信息不对称性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

建立预算报酬合约前,代理方的私人信息(私人信息是指信息仅为某一个人所掌握这种极端情况)只有他自己知道,委托方因信息劣势而在选择中处于不利位置,有可能出现选择低质量代理方的逆向选择问题。

n 预算管理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

预算执行过程中,代理方选择的行动与自然状态一起决定了可观察到的结果,而委托方只能观察到结果,无法知道这个结果是代理方本身的行动所致还是自然状态造成的,这为代理方不完全按照契约行动或偏离委托方的目标提供了空间,这使预算委托方需求面临代理方道德风险问题。

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预算管理机制关键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预算契约和从委托人角度如何使预算契约执行得更有效的方法上:

1、委托方通过制定一定策略或合同来获取代理方有关预算方面的信息,这就是企业预算管理中的信息甄别,规避逆向选择 2、预算报酬合约、线性报酬合约有效结合,可影响并优化代理方行为,使代理方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出发,自愿或不得不选择与委托方目标和标准相一致的行动,防范道德风险 信息甄别机制认为:

信息甄别机制将不同类型的代理方分类, 给出不同合约,代理方考虑委托方提出的可供选择的合同,从中选择他最偏好的一种,从而显示其欲隐匿的信息,实现编制期预算信息优化。

假设代理方隐藏信息并且为此付出的个人成本大于偷懒时的个人成本,代理方不会主动选择努力工作,同时由于不能直接观测代理方的工作投入行为,委托方也不能直接对工作偷懒惩罚。为达到控制目标,委托方必须建立业绩评价信息系统对代理方的工作结果考核,并设立适当报酬方案进行激励约束,防范道德风险

预算激励合约:预算报酬合约线性报酬合约

1、预算报酬合约首先设定预期指标,即预算标准,根据实际指标最终是否达到这个预算标准,分别确定报酬。

2、 线性报酬合约是在底薪的基础上,确 定一份与实际考核值成正比关系的奖金。

预算激励合约在给定控制目标的情况下,同时受到双重约束:

1、确保代理方的最低收入水平。

2、激励他们选择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

满足这些约束的最小报酬期望值我们称之为相应报酬方案的激励成本。

预算报酬合约规定一个预算标准,并根据实际业绩是否达到这一标准采用不同的报酬方案。如果能对达到预算标准予以适当的奖励,代理方的报酬收入依赖于他的劳务投入数量。

线性报酬合约规定代理方的报酬由底薪和固定份额的产出组成,因此它较强地依赖于产出这一考核评价指标,适用于产出与代理方工作投入水平之间具有较少不确定性时,即以产出为考核指标的业绩评价系统有较高质量时。该模式下一个较富竞争性和激励强度的奖金和业绩的比例可根据企业所在地收入水平、企业盈利程度确定。业绩评价系统质量提高时:预算报酬方案虽然也可以减少代理方的不确定收入,但是却要提高底薪,线性报酬方案可以在减少代理方风险报酬的同时降低底薪,因此线性报酬方案的激励成本下降幅度较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线性报酬方案的激励成本比预算报酬方案的激励成本对业绩评价系统的质量更为敏感,成为有力的补充方式。

关于建立完善预算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

1、 严谨科学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确立使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具体量化,使预算参与者正确认识企业预算工作的严肃性,合理构建企业组织内部分级管理体系,通过分权、授权,对企业内部的所有事项进行权责利划分

2、 企业业绩评价系统是评价理论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运用,它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建立起来的剖析企业经营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成功的业绩评价系统需要把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评价指标有机融合,在企业战略高度上达成共识。其指标体系中的财务指标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其研究目前相对完善,但仅以财务指标尚不能全面系统的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企业如何引入非财务指标体系。

3、 预算信息化机制,是信息不对称下企业预算管理得以有效实施的技术保障,使企业预算相关部门均处于同一个预算信息系统中,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便于适时地掌握和控制整个企业预算执行的情况和各个责任单位的责任预算的履行情况,增强信息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并根据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文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理论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n 对差异分析机制设计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寻找理论支持;

n 未能对于一对多的预算委托代理关系给予研究,可以作为今后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