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843 1
2011-11-15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王亚煌

一直坚持搞各类排行榜的胡润同志近期在接受采访时,就社会舆论关注的富二代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的富二代不会垮掉。

  

笔者觉得胡润同志这次算是说了个大实话,但对于胡润同志得出此结论依据的理由笔者并不认同。胡润认为,“中国富二代的平均年龄是22岁,正处于大学毕业的时刻,这些孩子很多都是高学历,80%以上的孩子都会被送到国外去留学。又是高学历、又有比较开阔的视野,应该能说明20年,到2030年后富二代接班应该没问题,而且会做的很好。”  

我们固然不能否认中国这批富二代的主力确实跑到国外留学者众多,有所谓的高学历,还很年轻。但是国外那批富二代又何尝不是?人家都不用出国就享受着最高级的教育,还没语言关,更国际化更有范,照样还是把家败了。更何况我们的富二代还更年轻,越来越复杂的市场形势和国内特殊的经济环境对其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胡润对他们的自信怕是有些过头了。

  

而笔者之所以认为中国富二代不会垮掉,则主要是出于对中国社会环境对他们更宽松的考虑来说的。尽管当前的媒体和舆论基本都不站在富二代这边,但实际上这仅是在突发事件或恶性事件的立场上,在面临诸如董事会内任职或交接班问题时,国内媒体可要远比国外包容多了。同时,中国社会环境对富二代的继承也有诸多便利条件。例如相对较低的遗产税,与政界稳定的人脉关系,以及可转移给下一代的同乡合作互信关系,都给他们的未来铺出了一条平路。可以说,由于中国的富一代往往不是技术出身,而是胆量和关系出身,所以他们能遗传给下一代的优势也就比起国外技术和创意出身的富豪要多得多,这些硬性的基础也注定了他们不会轻易垮掉。

  

另外,笔者认为富二代不会垮掉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穷二代也没有“垮掉”,广大的“平民二代”更是继承了优良传统的“平民”了下去。所以从同龄环境来看,富二代在国内基本上没有任何竞争者,而这恐怕还要多谢中国近十年的“造富运动。”

  

中国特色的“造富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要想富,先出钱”,我们看到不论是高利贷、还是股票大牛市、抑或是炒房团,其共同特征都是钱炒钱的买卖。因此整个“造富运动”倒不如说是“造穷运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少数富人固然更富了,但却大批量生产出了更多的穷人,中产阶级也彻底被消灭。

  

所以,笔者也顺便在这富二代不会垮掉的话题上提一句穷二代更难翻身的问题。因为整个社会的资源仍然在不断的向少数人手里集中,限制穷人向上流动的各种壁垒不但没有放开或取消,反而更多了起来。甚至就连淘宝这样曾经一个可供穷人免费创业的平台终也与大商家联姻苟合去了,各地的减免税政策更是覆盖不到他们的头上,相反那些得罪不起纳税大户的工商等部门对我们的小商家、小企业下手却一点都不手软。这也就成全了中国经济界的一个怪现象:大的越大,中的破产,小的消亡,这条规律也驱使着我们的创业成了比砸钱的游戏。

  

而对于穷二代,最悲哀的莫过于没有希望的问题。我们看国外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发现他们原本都是凡人,与我们无二。如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当初不过是一个偏执的寒酸大学生,被广大“果粉”爱戴的史蒂夫·乔布斯不过是个被收养两次的小孩,现如今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中学时更只是个爱钱的报童。但我们的成功人士呢?一般都会冠以某人之子、某人之婿、某人世交、某人亲戚的头衔。我们身为穷二代,很不幸恰巧不认识这样一位“某人”,因此向上攀爬的希望也就渺茫了起来。

  

其实,富二代与穷二代的身份遗传问题,本应分两篇不同的文章来讲的,但笔者还是将它们合了起来。因为从年龄上看,他们都是一样的,对稀缺的社会资源来说,他们将是直接竞争关系。他们决定未来的中国,我们对于他们在中国未来将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有兴趣:富二代和穷二代,究竟是一个垮掉一个翻身,还是一个保持一个追赶,或是两个垮掉,再或是赢家通吃,将来ZF恐怕还要为此的决策头痛很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15 11:36:41
社会固化
占个沙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