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轴重组“最后谈判”:中航一集团20亿方案成主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6-12-12 16:08:06
洛轴重组“最后谈判”:中航一集团20亿方案成主流
国开行承诺贷款支持,永煤角色待定,“最后期限”为12月15日
本报记者 杨颢 上海报道
“快了。”12月7日,洛轴集团一位负责重组事项的高层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洛轴重组应该很快会有结果出来。”
多方消息显示,目前与洛轴洽谈合作的主要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下称中航一集团)一家。不过中航一集团能否成功入主洛轴,上述高层态度谨慎,仅表示,谈判还在进行,没有最后定下来。
而国开行在洛轴重组中所扮演的角色则日渐清晰起来。
“国开行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洛轴重组。”据透露,支持的途径就是为未来洛轴重组提供贷款。
中航方案
事实上,早在中航一集团之前,通用技术集团曾因实力雄厚、背景强大一度被认为是洛轴最有可能的接盘者。
9月初,洛轴集团与通用技术集团进行了接触,后者也专程派人前往洛轴实地考察。“但后来重组方案在通用技术集团内部没有通过,这件事就不了了之。”洛阳市国资委方面告诉记者。
不久,中航一集团开始介入洛轴重组。资料显示,作为国内航天制造工业的龙头企业,中航一集团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47家、科研院所31个,资产总额1000多亿元。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研制生产与销售。在非航空产品方面,已形成工业燃气轮机、汽车和摩托车、机械、材料、
IT、制冷与环保设备等7大类。“洛轴一直为神舟飞船做轴承配套,这应该是中航一集团看重的。”有中机联人士介绍。
据悉,11月初,中航一集团包括发展计划部、财务部等一行人员就曾前往洛轴调研。其间洛轴集团董事长常保良也两次前往北京与中航一集团进行磋商。
但为何谈判迟迟未能收官?“这是一个过程,目前双方还在就整合路线图进行协商,看如何安排一步步整合的时间。”上述洛轴高层说。
据他透露,中航一集团已经向洛轴方面提交了意向方案。根据中航一集团的规划,未来将投入20亿人民币,用于接收资产、安置职工和洛轴以后的发展。
此前舍弗勒、天马的方案是以10亿元收购洛轴,并承诺将再投资10亿元左右建设新厂。
不过,该高层认为中航一集团与前面两家方案不一样的是,由于中航属于国有企业,洛轴的很多资产是不用收购的,而属于行政直接划拨。这是否意味着中航一集团将投入更多的钱用于洛轴未来发展?
“中航一集团之前承诺收购洛轴后,在洛阳建立一个工业园。”洛轴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航一集团在洛阳还有一个研究所,他们和洛阳市政府都希望“要做就做大”。
而洛阳市国资委一位负责人认为,中航一集团虽然有意入主洛轴,但能否拿出重组资金也是他们所担心的———这也影响了谈判的进度。
此前,国开行的身影一度出现在洛轴重组案中。当时有消息称,作为洛轴13家债权人之一的国开行,有意联手天马重组洛轴。
“天马后来没来找我们了,但国开行则表示将继续支持洛轴重组。”据洛轴方面解释,尽管不能直接投资企业,但未来不管谁入主洛轴,国开行都将以提供贷款的方式参与到洛轴重组中去。
先债务后重组
相对吸引外部重组者,对洛轴来说,解决内部债务问题此时显得更加迫切。
“目前的顺序应该还是先解决债务再做重组工作。”上述洛轴高层表示。
据河南省国资委调研报告显示,洛轴集团目前总资产不超过10亿元。另一方面,洛轴集团的银行借款本息已达15.43亿元,经营性负债(集团内部相互抵扣后)5.3亿元,欠职工各种款项1.83亿元,债务合计22.56亿元。如果加上分流安置职工等必须支出的费用约3亿元,共外欠25亿元左右。
“首要任务还是减债。”洛阳市国资委负责人曾表示,债务问题导致银行查封保全洛轴资产,不解决债务问题,洛轴资产转让就是一席空话。
据了解,中航一集团欲进入洛轴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减免债务。而就洛轴内部而言,债务问题也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营。
早在7月份,洛阳市政府就初步拟定了政策性破产的方法,并计划新建一家企业,在洛轴破产后接收其所有资产,另起炉灶。
9月份,有消息传出,一家名为“洛轴股份”的公司在洛阳注册成立,其主要人员均为洛轴集团高层。当时这一动作被看作是为做政策性破产准备的。
“现在方案变了。”参与洛轴债务重组的一位高管承认当时设立洛轴股份是有接收资产意图,但现在这个方案已被摒弃。新的破产方案,“还在讨论中”。
据该人士介绍,目前政策性破产已逐级上报到国资委。国资委还要与相关部门召开一些会议后才能作出决定。
“批的可能性比较大。”相对中航一集团能否入主的态度谨慎,洛轴方面对债务问题表现乐观。
据该高管进一步透露,国家发改委还将针对洛轴问题召开一个协调会,就债务和重组事务进行协商。
永煤的角色
此时距离洛阳市政府给出的“最后期限”还不到一周。能否在一周内确定洛轴的重组方案,从洛阳市国资委到洛轴集团,仍表示“不好说”。
据知情人士称,“最后期限”的说法来自于10月底洛阳市政府的一次常委会议上。鉴于洛轴重组迟迟未能收官,洛阳市政府要求在12月15日之前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当时的说法是,如果没有确定外部重组方,就由永煤来接手。”一位与会者回忆道。
2004年12月,永煤集团与洛轴集团合资成立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当时,永煤以2.5亿元资金注入,占有62.5%的股权;洛轴集团以实物作价1.5亿元出资,占37.5%股份。永煤成为LYC控股股东。
而在舍弗勒整体收购洛轴消息传出后,永煤也参与了竞购,并抛出自己的重组方案。永煤当时希望通过LYC,顺利实现新老公司一体化,完成重组洛轴工作。
但天马、国机集团、通用技术等相继进入,让永煤重组洛轴的意向几乎被外界遗忘。
而现在,永煤的地位又变得重要起来。有消息称,中航一集团在与洛轴的接触中,也表达过希望在自己进入后,永煤能保持在LYC中的股份的愿望,以减少整体收购洛轴所需资金。
那如果到了最后期限,与中航一集团的谈判仍然未能有结果,永煤是否就成为洛轴真正的接盘者?
“不好说。最后期限也就是一个说法,真能在之前就有结果,干吗不早定一个期限出来呢?”洛阳市国资委一位人士调侃道。
而永煤方面也不愿评论。据上述知情人士称,在10月河南省党代会上,洛阳市政府与永煤董事长陈雪枫有过会晤,希望永煤能“支持洛轴与中航方面的谈判”。至于“支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他不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