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经济学趣味解读:为什么剩女不结婚(连载之五)
第1章无处不在的经济学(上)
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
李俊
阿尔钦说过,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在真实世界里,歧视无处不在。如果学校坚持高分到低分的录取原则,那么就是高分歧视低分;如果谁有钱就可以读书,那么就是有钱者歧视没钱者。因此,所谓的歧视,无非就是竞争的准则。
只要竞争存在,那么就无法消灭歧视。就业时,有学历的歧视没学历的,学历高的歧视学历低的。所谓的靓女先嫁,就是漂亮的歧视不漂亮的。先到先得的原则,就是有时间的歧视没时间的。自助餐的准则就是食量大的歧视食量小的。其实,不同的歧视方式,就是不同的竞争准则。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决定了歧视程度。
如果我们承认竞争,那么盲目禁止歧视,实际上就是自相矛盾。既然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那么问题不是在于讨论歧视好不好,而是如何安排歧视制度。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无非就是争论如何选择歧视方式。如果按照谁出价高谁得票的原则,那么就是出价高者歧视出价低者;如果实现低票价原则,通过排队方式获取车票,那么就是有时间的歧视没时间的;如果按照权力级别进行分配车票,那么就是有政治地位的歧视没政治地位的。这么多的竞争准则,能够避免对社会资源浪费的就是市价准则。按照排队方式,浪费了整个社会的时间,本来这些时间是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但是都白白浪费了,因此就是让整个社会财富遭受损失。
不同的歧视准则,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如果高校录取以貌取人,那么大学校园里就会到处都是美女和帅哥,但是未必录取学业优秀的学生;如果以考试分配社会财富,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多出很多考试高手,但是也就没有人愿意创造财富了。因此,歧视的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遇到歧视这两个字,就高呼公平两个字。实际上,歧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合理的歧视准则。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保证人民富有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激励财富创造的歧视制度。
网上订购《为什么剩女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