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英语四六级的经济学
沿用了17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从今年6月起开始消失了,世界上单科规模最大的考试终于开始了革命性的改革。昨天(2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宣布,四、六级证书取消,改为成绩报告单。
现在很多大学生因为拿不到四级证,而无法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对个人来说,那将是很残酷的,在中国这个大的教育体制背景下,拿不到文凭,就等于白上了,虽然表面上宣称我们看中的是能力,但是没有通行证,怎么能进去大门呢?当我听到这个消息,首先为那些为四级烦恼的朋友感到轻松,在这些烦恼的人群中,很多水平都很高;我有个朋友,他的个人能力很强(计算机编程,软件技术),可就是英语有些差;还有我的大学老师,个人是本科毕业,四级也没过,但是他的学识很渊博,能力也很强,承包了大量技术工程,自然money所的话不完,可就是不能带硕士生;大家知道专业英语一般比较简单,更何况我们是在国内作研究,能够进行书面翻译就不错了.当然,对于需要做专业的英文技术研究的,这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让每个人能够自由的发挥,这样我们的国度才能取得高深层次的变革.
英语四六级可谓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在制度经济学中有两个术语,硬性约束和软约束,硬性约束早已有之,软约束由林毅夫教授首次提出.对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我个人认为是由预算软约束引起的政策性负担,所以强调要强化硬性约束.我个人认为在软约束和硬性约束上没有具体的分界线,就象政府和市场一样,就看我们怎么来界定.在现实社会里,我们需要根据问题的性质,特点,现实状况,来确定到底指标是否应该硬化.四六级是一个能力考试,研究生考试也是能力考试,虽然外在因素可以引导事物的强化,但是我们还是能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合理正确的引导的.同样都是能力测试,义务教育就是一个硬性约束,你必须保证让适龄个人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但是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成为硕士博士,因为那不是社会的合理知识层次.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我们得不偿失.大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的时间被大量的用在了四六级上,结果是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由于我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一个不正常的环境,所以我们的大学生英语也没能学好.其实这也是一种资源的重复性浪费.在改革初期,我们强调要减少重复性建设,降低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强调创新,如此以来,又何谈创新呢?
总之一句话,内生地来决定,辅以正确的外部环境引导,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