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2073 7
2006-12-23
工厂为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制造企业,2001年产量为36万,2002年产量下降为34.5万。且因工作失误造成额外的2000多件产品库存。新上任的总经理召集会议,让各部门讨论原因。

生产部经理首先发言:我认为这主要是生管部的责任,是他们生产安排的不合理,导致我们无法正常生产。所以降低产量。更重要的是以前没有生管部时,我们直接和业务部沟通,基本上没有出过错,但有了这个生管部之后,信息多经过一道流程,出偏差的机会就多了好多。我们只是照单生产,生管部开出的生产单有误,我们出错自然是他们的责任!要我看,还是取消这个部门好些!

生管部经理马上接话:我们是按业务部的定单来安排的,他们总是更改定单,我们不能不改动生产单吧?再说,出错是业务部指令不明确造成的,怎么能都怪到我们头上来呢?

业务部经理哼了一声,气呼呼的说:是我们要改定单的吗?如果不是客户更改定单,我们哪里会改?再说了,要你们生管部不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如果能顺顺当当的一张单一张单的挨着做,哪还用的着你们来协调?我们直接给单生产部不就得了!还有啊,说我们指令不明,不明你们怎么不问清楚?你们想当然的开单,做错了关我们什么事?

…… 如果你是总经理,听了各位部门经理的这番话,你会作何感想?A工厂面临的主要是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23 09:39:00

这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职能设置和部门配合协调的问题。

这个案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生管部目前到底在该组织中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对于该问题,从案例中我们得出三种见解:

(1)按照生产部的观点:设置生管部是毫无意义的,在没有设置生产部之前,生产部与业务部之间的配合更加良好。

(2)按照生管部的观点:生管部只是执行把业务部的定单传达与生产部。

(3)按照业务部的观点:生管部不应该只是把业务部的定单,而是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并在生产中根据变化进行有效的协调。

从该案例中我们知道,生管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部门,让我们回溯下历史,我想当初该工厂管理层在是否应该设置该部门是这么考虑的:由于在生产中经常应客户需要产生一些变数,谁应该来负责处理这些变数?业务部应该专注于销售,生产部应该专注于执行生产,如果让两个部门来负责处理这些变数,会分散其精力,降低其效率。于是,工厂便新增了一个部门—生管部,专门用来处理如何把业务部的定单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生产,并根据变数进行及时调整。

我个人认为,当初工厂管理层的考虑是合理的, 目前的问题是出在生管部对自身的职能认识不明确,把它简单的归结为传达定单,如果是这样,当初设置生管部就完全没有必要了。所以,现在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明确生管部的职能和应发挥的作用;其次才是这三个部门间的配合问题,由于生管部的是一个中间部门,接下来应该考虑设置一个工作流程,使得业务部的信息能够更加及时的传达到生管部,使得生管部有时间根据变化作出调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3 14:36:00

楼上分析的有道理。

补充一点。从三个主管的对话来看,都在尝试推卸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够让生管部的负责人接受并且认可增加的责任可能也会成为一个难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3 15:50:00

是的,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人”这个因素,正如楼上所说的,如果对生管部的职能进行重新规划和确定后,必然会增加生管部的责任和工作量。如何让生管部负责人愿意去接受这种工作上的“变化”,将是一件颇具挑战性的工作。我想,最重要的是需要让商管部的负责人明白,之所以设立该部门,就是为了发挥更好的规划和安排定单并针对变数作出有效协调的作用,如果只是单纯的向生产部传达业务部的定单,那么,生管部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简单的说,如果这个部门无法按照公司的设想完成工作,那只有被撤消的命运。

楼上所说的三个部门负责人消极推卸的态度问题,我想,总经理在接下来的会议中就需要让每个部门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生管部的我们已经提过了,在此不再重复。就生产部来说,在收到生管部定单后感到困难时是否都能做到即时向生管部反馈,这是生产部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业务部,在与客户进行业务洽谈时,是否考虑到后方的实现能力,在客户定单发生变化时,是否都能及时向生管部传达,这是业务部应该反思的问题。

只有在三个部门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对工作重新进行分配,才能比较容易为几个部门所接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3 17:08:00

感觉案例还是大家一起讨论才有意思。楼上分析得很有道理。既然我们有了方向,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人在组织中的作用决不能低估。如果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从三个主管的发言来看,这种权责不清的情况主要是公司内部交流不足,和观念问题。交流不足嘛,可以通过明确各岗位权责等方法比较简单的解决。但是使各主管认可才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总经理硬压得话,那当可以得到执行,但是效果不会很好。这时候需要使用外部的影响。比方说聘请外部讲师,或者是派遣几位主管去尽情短期培训等。当然,一定要实现明确培训的意义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23 20:20:00
我个人认为,在让各部门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的不足后,总经理可以采取这样一种做法:召开一次或一系列的头脑风暴会议,主题是——如何更有效率的把客户的定单转化为产品。由总经理主持,邀请将会对该问题产生直接影响的三大部门参加。会议的最终目标是确定这三大部门在处理该问题中应尽的职责,并制定一份比较详细的工作方案。毫无疑问,该方案将会对三大部门日后的工作产生较大影响,按照该公司目前的文化,他们倾向于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提出对自己部门比较有利的方案,因此,最后成形的方案将会是几大部门间搏弈的结果。而总经理一方面作为公司整体的利益代表,将会站在整个公司的利益考虑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会议主持人,将会对会议的进展产生关键性影响,所以他的任务是引导搏弈的结果朝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由于,采取的是头脑风暴的形式,各个部门都能直接对该方案的最终成形产生影响,于是他们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最终方案。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工作方案将会比较容易得到执行。
另外,我十分赞同楼上的建议,即通过引进外部的影响重塑企业文化,因为从案例中我们实际上可以发现目前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各自为政的不良文化。那么就有必要通过公司高层的行动暗示和对几个部门的经理人进行直接培训,让几个部门经理人认识到他们应该成为一支充分合作的团队,而不是三个相对独立部门的领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3 20:22: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