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915 0
2011-12-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构性改革应有作为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 刘利刚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周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政策会议,本次会议的会期为十年来最晚。不断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对国内经济前景莫衷一是的观点,也让中国的政策决策者们感受到了困难和压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从此前的政治局会议上已经有迹可循。宽松的财政政策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出乎观察家们的预料。然而,在一句看似平常而且没有多大变化的政策基调背后,中国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不久之前,FT中文网刊载了一篇记者吉密欧对北京儿童医院的探访(《中国援欧的两难选择》),通过对这个国家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描述,试图告诉全世界:作为这个世界上拥有着最多外汇储备和最快经济增速的国家,中国仍然有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而这些矛盾的深化和突出,也意味着中国并不是一个可以向世界无限输出资源的国家,更罔谈救助已经深陷于泥淖之中的欧洲经济。
这篇文章描述了这样的一幅景象,乱哄哄的医院走廊,到处弥漫的药水味道,以及怨声载道的家长和患者。这些似乎再告诉我们,中国仍然需要为自身的福利建设付出更多,却尚未具备对外大幅援助的能力。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更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记者离开这家医院后,就患上了严重的感冒。
中国经济也存在着感染风寒的可能。在高速发展了三十年后,中国需要将眼光放在结构性改革上,而不是单纯看着那些高速发展的数字。在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到来之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应该认真考虑过去的政策,并为未来需要作出的结构性调整,做出更加深刻的努力。
重建社会福利网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公共财政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分别不足GDP的3%,这几乎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居民被迫为医疗、养老和教育进行大规模的储蓄,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中国的储蓄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严重的利率管制,也人为压低了人民币的利率水平。
过低的利率水平,则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政府将大量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起了大量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这些本身值得鼓励,但纳税人在使用这些设施时,同样需要支付较多的费用,让人不禁怀疑繁荣的城市化背后,普通居民是否为生活质量的提高付出了过高的成本。
同时普通居民则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这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房价出现飙升,则导致了大量居民更加无力购房,更推动了储蓄率的上升。如此循环,高速运转中的中国经济似乎在酝酿一个”庞氏骗局”(Ponzi Scheme)。
这是一个危险的故事。如果所有的经济发展和预测都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模型之上,那么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有可能戛然而止。
任何疯狂都将付出或者被付出代价。当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开始飙升、流动性开始趋紧、市场利率出现上升时,那么房地产市场的神话也就面临着失控的风险。
当然,就房地产市场本身而言,中国经济尚难承受其出现“硬着陆”的风险,泡沫固然危险,但主动通过政策、尤其是行政性限购政策来刺破泡沫,其可能带来的是无休止的修复和痛苦。
让市场的归市场,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利用利率和税收政策来取代行政性政策,让房地产市场回到健康发展的路径,仍然是最好的策略。
真正需要付出行政性努力的,是对社会福利的投入。回到北京儿童医院的故事,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医保,如果医院不存在盈利的压力,如果医院能够更多一些, 服务可以好一些……
而这些,正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上需要认真讨论和做出长期考量的。结构性改革本身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对于本届政府来说,在任期的最后一年,维稳之外,也需要为未来留下更多的财富。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