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sonic 发表于 2011-12-16 10:37 
楼主你好,看了你的文章我也很有感触,但是有一点不明,希望和你探讨下。如果楼主想说是国外银行在中国圈钱 ...
问题的关键在于衡量破产的标准有问题。我们是以净资产为零来衡量的,但是人家外资可不是这么给即将上市的公司定价的。拿最简单的股利模型而言,一只永远都不需要支付现金股利而且永远都不会倒闭的公司(现行条件下国有银行是永远都不会倒闭的)的股权价值应该怎么计算呢?应该等于上市以后在二级市场的均衡价格乘以股份数量,而且这是没有计算复利的价值,如果计算复利的话价值就等于无限大,因为永远都不需要支付现金股利相当于免费获得了一大笔永远都不需要还的资金,这笔免费资金乘以无限期的复利不就等于无限大吗?而我们的这些大佬们傻傻的,用的是净资产价值来计算这些股权的价值,如果净资产为零,则认为股权价值为零,然后人家用一块钱的价格买价格为零的资产,然后就傻傻的认为自己赚到了,还说改.革成功了。要知道一个永续存在的大型国企可不应该是这么定价的。
为什么当时国内的机构都不愿意购买呢?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同样的定价方法,都认为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而这些财务会计和资产定价方法早已经落后于华尔街了。这个问题从根本而言是由于国内高层财务会计与资产定价的思想和理论落后造成的。为什么当时和现在的散户们都不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呢?因为一只永远也不支付现金股利的股票,意味着散户们只能依靠把股票高价卖给下一个散户才能赚到钱,如果散户们认为不会有更傻的人来接盘,那么自然不会有人愿意购买二级市场的股票。但是如果让散户们在发行前入股的话,散户们一定会是愿意的,因为类似于建行的大型国企几乎没有上市不成功的风险。
除了破产的衡量标准以外,还有就是定价方法。国内习惯于采用多少倍PE来定价,就是采取询价制度之后,机构给出的价格也大多是根据多少倍PE来定的。这个定价方法有问题的。PE定价是建立在股票每年都进行现金分红的基础上的,我们的上市公司可不是这样的,随便搞个股票分红就糊弄过去了,或者甚至根本不分红。一只永远不分红的股票应该如何定价呢?取决于愿意接盘的人给出的价格,接盘的人实际给出的价格是多少,股价就值多少。这是二级市场的定价。
但是外资购买的是永续存在的大型国企上市前的股份,这个股份的价格可不应该是按二级市场的PE定价方法来定价的,而是应该按我之前回复的方法来定价的。如果不是永续存在的,并且不能够上市交易的公司的股份才应该按照那些大佬们采用的净资产来定价的。
金融的落后给我们造成的损失真的让人非常痛心。
对于为什么现在会有人讨论建行的问题,因为股市一再下跌,这是股民们对“锅输清”发泄的不满情绪。至于“锅输清”任内的业绩将会怎么样,我大胆的推测,他在法制方面应该会有些建树,与他是法学博士出身有关。但是对于金融,虽然他是从金融机构起家的,但是他对金融的理解可能还真的没那么深入,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