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11559 29
2004-06-02
<P>删除附件,请到下载专栏寻找。</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6 17:23: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4-8-24 13:15:00

以下是中山大学李俊慧博士对《经济解释》卷一、卷二的解读,有兴趣的朋友可参阅。

http://www.jiangxiaoyu.com/jjjs-read1.htm

http://www.jiangxiaoyu.com/jjjs-read2.htm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4 13:22: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24 13:32:00
萧敢《经济解释》读后感

读过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以后,有一些感触。虽然不能像丁丁老师一样一口气抛出10篇宏文,但终究有些话不吐不快。看了chen兄的帖子,忍不住写点感想出来。 1、什么是你的问题? 我始终不能忘记第一次和洪昊聊天的感受。那是一种方法论的撞击。当然,洪昊的思维方式来自于周其仁,周其仁又与张五常以及芝加哥学派的传统一脉相承。那天,洪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你的问题?”这句话看来简单,份量千钧。比如我们问,地上为什么会湿,答案是天上正下雨。这是一个最简单最正确的逻辑,但对我们毫无帮助,因为人人都知道这回事情。 应用到经济学研究,我们问为什么粮价会下跌,答案是供给大于需求,这个答案当然是对的,但对我们同样毫无帮助。我们问为什么城市劳动参与率在上升,回答说因为城市的工资在不断上升。用一个现实问题验证了一条经典经济学原理,这算什么学术贡献?有人举出一个价格上涨,需求下降的例子,毫不稀罕啊,人人都能举出成千上万个。只有举出一个价格上涨,需求也上涨的例子,用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没法解释,那才是真正的学术贡献,推动了理论的发展。正如没有人会验证一下牛顿第二定理,然后作为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一样。推翻或者拓广现有经济学定理,那才了不起,或者张五常所谓的“传世”之作。爱因斯坦的理论能解释牛顿理论没法解释的现象,所以他可以流芳百世。要是你所解释的东西,200多年前斯密全都说过了,那么你说的话还有什么价值呢?可惜,读过许多经济学论文,99%的论文都没有提出真正的“问题”。所以,按照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张五常是真正值得骄傲的。 2、这是你的判断,不是问题! 洪昊另一句常用的话是,这是你的判断,不是问题!翻译成张五常的话,就是“用事实解释事实”。洪昊喜欢举一个例子,有人发现一个村子的粮食产量和一个村庄的老处女比例存在统计上的正相关。于是,他就用“深刻”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这个现象。老处女很寂寞,所以喜欢养宠物。而猫又是宠物中最受欢迎的。猫能吃老鼠,所以田里的老鼠数量就少了,导致田里的粮食产量增加。推而广之,人人都能从两件不相干的事情里推导出因果关系,长此以往,经济学不就变成了诡辩术? 3、可以是想象出来的问题吗? 我们知道,现在经济学研究的很多对象都是空想出来的。比如“人力资本”这个概念。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暗喻,不对应现实的任何东西,但这是有帮助的暗喻,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许多现象。为了解释现象,经济学家从来不惜构想出抽象的概念。 按照狭义而极端的芝加哥方法论,推到极致,经济学的许多分支是毫无用处的。代表性厂商是不存在的,因此是无用的。囚徒困境不能直接对应于任何现实的事物,因此是无用的。泰勒尔的整套产业组织理论,不能解释现实中的任何问题。(张五常说,我只要他能解释一个问题,只要一个,有吗?)整个经济学,只需要人是自私与需求曲线向下这两大工具就够了。 张五常,周其仁以及洪昊都喜欢辩论,因为工具越是简单,辩论越是有力。同时,他们走的也是一条是非分明的路。他们只选择能分清楚对错的问题,能够辩得赢,就站住脚了。辩不赢,就再回去闭门苦思,下次再来。而我们知道,多数问题是辩不清楚的。例如林毅夫与张维迎的发展优先与产权改革优先之争。

是否走张五常的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真正能提出“问题”的人,除了科斯以外还有吗?我不知道还有谁。张五常的方法论,提醒我思考问题时多用一些基本的逻辑,所以我很感激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24 13:33:00
中国经济学传统元年 

我是在日本读到「经济解释」的。在此之前,通过阅读「卖桔者言」和其他文章,演讲记录等,我已经深受张五常的启发了。我努力寻找所有能找到的张五常的文字。当张五常开始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发表「经济解释」,并称之为“集毕生研究之大成”时,我当然不会放过。每星期四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从网站上打下文章,仔细研读,揣摩再三。总是这期刚看完,就迫不及待地等着下一期。

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读书经历。一方面,严格地说,它不是我读惯的那种严谨的经济学学术文章,但它给我的经济学启发却超过我读过的任何学术文章。另一方面,它更不是娱乐消遣的读物, 甚至有的章节在初读第一,二遍时,不知所云。但他却吸引着我去反复揣摩,每有所悟,或旁触类通,则欣喜若狂。即使有不解之处,也不觉得扫兴或气馁,还是一如既往地盼望着下一期的到来。犹如侦探小说般的紧张、刺激,又如武侠小说般的过瘾、有趣。这样的学问,我实在想不起自己在其它什么时候品尝过。

说实话,在日本学了几年经济学,却对经济学总有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隔靴搔痒”的感觉。我也曾用流行的高级计量经济学手法,发表过几篇所谓的实证文章,但其中的分析,有时连自己也难说服。读完经济解释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张五常给了我一个思考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我意识到,张五常对中国的最大贡献,可能在于他为中国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学传统,而这个传统,即使在今天的日本,也没有被建立起来。是的,经济与经济学可以是两回事! 说张五常以中文下笔「经济解释」,是中国青年之幸,是中国经济学之幸,一点也不过分。

「经济解释」不是完美的。报刊连载的体裁显然束缚了作者的手脚;近二十年的经济学的一些成果,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反映,虽然作者有其独到深刻的见解。前者,作者还有修改的机会;而后者,却是我们晚辈的工作了。有了传统,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切的可能性都孕育于其中。对于一个在重新崛起的古文明大国建立起了近代经济学传统的大师,我们还能再苛求什么呢?张五常在中国经济学史上的地位应该是可以确定无疑的吧。

转载自http://www.stevenxue.com/陈 力 阳2003年1月20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24 20:17:00
前几个月,我特意从香港花了300港币买回来由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三卷本《经济解释》。从2000年6月在学校的国际会议厅听了张五常8个多小时的连续讲座,到后来21世纪经济报道对《经济解释》的连载,我对他的代表论文以及《经济解释》读过不下5遍,每次都有一种新的心得。虽然我不同意他说的每句话,但在公司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洞见!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对真实世界经济解释的巨大魅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4-8-24 21:08:00
是吗?能否谈谈《经济解释》带给您的惊喜?具体到解释具体经济现象上,该书有何独到之处?可否谈谈您的阅读心得,举一两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以便能深入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