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经历了异常复杂的市场形势和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影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指出,根据对13个省(区、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促增长、控通胀、保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洪远说,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一是主要农产品(13.12,-0.16,-1.20%)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二是农产品价格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三是农业生产区域化和专业化给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带来挑战;四是我国今年农民收入增长的目标有望实现;五是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要求十分紧迫。
宋洪远告诉记者,今后应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大对农业资金投入;加大非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政府公共投入导向上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
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良好:
预计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5%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预算资金为9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实际投入规模将首次达到1万亿元。宋洪远告诉《经济》杂志记者,在这些投入下,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北方冬麦区冬春连旱、长江流域旱涝急转、西南地区持续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国务院研究部署粮食和农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了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农业部门全力以赴开展农业抗灾减灾,加强技术指导和科学服务,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产品价格也普遍有所上涨,部分产品涨幅明显。其中生猪和糖料价格涨幅较大,多数产品涨幅超过10%。
同时,各地继续加强农民工就业指导服务,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外出就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国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外出务工规模进一步扩大。
此外,2004至2010年,农民收入连续7年实现了6%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今年以来,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有望超过去年的8.5%。
农业生产与供求形势:
部分品种价格波动剧烈
201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宋洪远指出,受成本上涨及宏观经济影响,农产品价格整体出现上涨格局,很多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部分品种如棉花价格波动剧烈。
今年早稻实现恢复性增长,中晚稻丰收已成定局。预计稻谷产量为20003万吨,比上年增加2.2%。我国稻谷产量将实现“八连增”。连年增产使国内供需情况大为好转,从前些年的供求偏紧转为略有盈余。但是由于生产、加工、运输成本增加以及最低收购价上调等原因,稻谷价格呈现稳中上涨格局,预计后期大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平稳运行态势。此外,小麦、玉米、大豆等价格受供给偏紧影响,都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而油料和糖料均因产量影响,价格仍将大幅上涨。
生猪存栏自2011年2月起止跌回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9月生猪存栏4715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76%;能繁母猪存栏484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加3.09%,能繁母猪存栏占生猪存栏总数的10.3%。受生猪供应偏紧,饲料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度飙涨。预计后期生猪供应量将逐渐上升,但随着猪肉消费高峰期的再次来临,春节前猪肉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今年,棉花产量面积双增长,预计产量72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0.1%,前期棉花价格急涨快跌剧烈波动。后期随着国家临时收储预案细则的出台,棉价才止跌企稳。预计国内棉价将呈现弱势震荡格局。奶业因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后期随着消费的季节性增长以及养殖成本上涨,生鲜乳价格将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