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81 6
2012-01-05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存活下来的好公司长的有30年,短的将近10年,万通也已有20年。现在大家越来越多地关注富二代的话题,我在上海还看到有专门做富二代自律培训的组织。

  我经常接触到一些富二代,在交流中我看到他们眼里有希望、信心,也有惶惑、踌躇甚至恐惧。几十亿元财产和事业突然降临在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身上,会让他们感觉不安。所以我有时会和他们的家长讲,就让他们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从各方面看,企业的传承、财富的传承、精神的传承在今天的民营企业里已经变成了第一代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这件事为什么会给大家造成这么多困扰?因为它十之八九都做不好,但还得做,就像人们追求爱情,十之八九都不顺利,有时只是昙花一现,但最后日子还得过,传承也是这样。

  创业者设计传承方案的时候像谈恋爱,制定了很多计划,做了很多美梦,结果看到的却是继承者的改弦更张,甚至背叛。


  关于传人的问题,人总想复制跟自己一样的人,儿子最好模样跟自己差不多,精神、理想、能力也都跟自己一样,然后就能把自己的事业一代代传承并发扬下去。但我们看到的永远是遗憾和不满意,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不可能拷贝出同样的人。

  我和一个同学的孩子聊天,他父母觉得这孩子特不像自己,父母最爱说他们当年如何有理想、上学怎么艰难,他却不想听。电视剧《雪花那个飘》、《北风那个吹》里讲的就是老一辈成长的环境,在那样的环境里容易产生英雄主义情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伟大人物和角色榜样,比如成吉思汗、关羽、岳飞、项羽,随时都会激发出年轻人的英雄情怀。另外,中国历史苦难深重,也会激发男人匡扶正义、以天下为己任的愿望和理想。

  然而现在,人一安乐就不想大事了。有个年轻人已经27岁,对于养家、娶媳妇、生孩子、买车、买房很多人生庸俗的事,他一点也不急,说反正我们家就我一个,有父母管。如果从小把他踢到蚁族的圈子里,那他每天就得奋斗。所以苦难会带来责任感,悲情催发豪情。

  今天这一代成长的环境变了,历史故事仍然有人在讲,但都改成戏说了,台词都是今天的,讲的也是今天的故事,已经无法让人产生庄严、神圣和崇高感了。比如貂蝉在历史上是办大事的,在电视剧里却被整成一坐台小姐。网游里所有历史上崇高的东西都被碎片化。现在大家挣点钱、喝个咖啡、唱支歌、看个电影,没有战乱、灾难,家长希望孩子有英雄主义情结,这件事基本不可能。

  我有个在新加坡的朋友,老爱对儿子说,当年我考大学,多困难我都考上了,但现在条件这么好,你怎么就是不好好读书,天天玩游戏呢?结果,没想到这孩子竟然在世界上得了游戏大奖,运动、跑步、皮划艇样样都玩,后来进了特种部队,成为像“海豹突击队员”那样的角色,也被最好的大学直接录取,这让朋友很吃惊。我说现在孩子用功的方法变了,今天的学校就是喜欢这样的学生。时代完全不能复制了,以前头悬梁、锥刺股,拿个瓶子装些萤火虫照着读书,还有凿壁偷光什么的,是那时的环境,今天在网络上泡着的就是读书人。

  时代环境变化导致你永远不可能复制一个自己,所以人和人的传承是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满意的。唯一能满意的就是你选的人可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而不是应对你曾经面临过的挑战。

  在人的传承上,光靠人选人成功率非常低。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新希望集团刘永好的闺女刘畅。有天在成都我跟刘永好开会,晚上吃饭时他的女儿刘畅很高兴,说要请大家看电影《建党伟业》。我说你怎么对这部电影这么感兴趣?她说我是团委书记。后来有次在他们家吃饭,我很好奇,又跟她聊起团委书记的事情,我说你怎么想起来去做团委书记?所有人都知道新希望集团是特大的民营企业,有好几万员工呢!她说团委书记非常有意思,开始她并不是很想做,后来成都团市委来动员她,这样的话她就做了。做了以后才觉得压力挺大,因为员工这么多,要做好这个团委书记将会面临诸多挑战。

  她在国外读书生活过很久,回来以后我们有时会在一些活动上碰到。有次在金鼎组织的活动中跟她聊天,她说有段时间也比较苦闷,从国外回来后找不到感觉。我说最近这段时间你好像找到了感觉。她说觉得自己想明白了,然后就去做了团委书记,因为觉得只有跟新希望集团下面的年轻人建立起更好的沟通,将来才能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

  最近因为立体城市的事,我跟他父亲经常开会,有时候她会在,慢慢地开始跟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她经常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吸收新东西比较快,跟年轻人打交道也比较顺,在这个阶段帮她父亲做了很好的衔接。另一方面刘永好也很注意给她一些机会,他经常对我们这些朋友说,如果去成都,有机会要到家里吃个饭聊聊天。几年下来,我发现刘畅跟上一代的企业家多数都已很熟悉,同时也变成了民营企业第二代当中的核心人物。有天我在上海见到另外一个老板的孩子,聊天过程中发现他对刘畅充满敬意。所以我认为在民营企业的第二代当中,刘畅会成为非常有领导力的继承者。

  有天晚上我女儿给我看她知道的很多名人孩子的网页,他们在网上炫一些东西。这些孩子没有太大的使命感,可能是因为计划生育导致了这种情况。

  有次在天津碰到个广东老板,我问他有几个孩子。他说一个老婆一个孩子。我说你这什么意思?他说你问我几个孩子,我没法回答,我只能说一个老婆一个孩子,离了结了再生,所以我五个孩子不违法,一个老婆一个孩子。

  现代家庭中孩子数量比较少,传承当中风险在加大。所以,我希望民营企业的选人体制能够逐步改变成让制度来选人,让业绩来证明人,让价值观来凝聚人,让事业来激励人。在事业传承上,企业家面对的不应是具体的某个人,而应是所有人。

  公司的中级管理者和高管,也都应该用制度来选。举一个例子,在美国ZF观看拉登被击毙的直播画面里,奥巴马总统没有坐在正中间的位置。按照传统规矩,大哥什么时候都得坐中间,你看萨达姆、金正日的照片,哪个时候他们都在中间。这张照片反映了美国的制度授权清楚,中间的人是主要责任人。

  奥巴马在竞选前也就相当于中国的科级干部,通过一年半的全美演讲,竞选成了大哥。这个过程就是制度选人,因为谁都可以报名,接近于奥运会的游戏规则。制度选人就是根据第三方规则在透明环境下进行公平竞争,每个人都有进入的机会,对最后胜出者大家才是服气的。

  制度选人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美国制度让决策成为扯皮制度,比如议会、三权分立,都在扯皮,而行政是独裁系统,执行非常有效。一旦决策以后,所有系统都是独裁的,但决策之前是扯皮的。这样做是高成本决策,低成本执行,低成本纠错。

  决策扯皮要花成本,一个政策、法案的讨论通常要一到两年,美国的国会电视台天天在播,决策成本很高,但执行成本低,因为大家都扯完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另外纠错成本低,因为有舆论监督,有反对党,天天在帮你纠错,不可能等你把错误犯大了再说,因为还没等你犯大,就会让媒体给折腾下去。

  公司也这样,如果是相对集权的体制,就是决策成本低,一个人说了算(所谓拍板快),必然造成执行成本高;因为你一下拍板了,底下人都没理解,大家也没有参与讨论,执行的时候就经常会阳奉阴违。结果纠错成本也高,因为谁也不敢对大哥说不,看着车毁人亡,大家除了表示同情、悼念,毫无办法。

  从公司治理来说,一定要避免把创办者、大股东变成集权制度下的神,避免放纵他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大家执行的时候东倒西歪、最后自尝苦果的悲剧。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好的治理结构,将决策的成本适当提高,拖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但所有的决策都是60?80分,执行有效,即使有毛病在此过程中也会被大家提出来。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系统有效,积小胜为大胜。总之,如果制度选人和系统有效结合起来,公司就会比单一的人选人制度更能降低风险、更可持续。

  制度传承与系统有效

  制度传承的目标应该是打造一种财产安全、系统有效、合理激励的公司治理制度。它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股权设置上避免一股独大,适度加强公司资本的社会化构成。一个人占51%以上股份就是一股独大,不管是民营、国企、外资,风险都很高,这意味着整个决策机制都寄希望于一个人,而人不是神,不可能永远正确。人是有缺陷、会犯错误的,能力是相对的,所以应该建立股权相对分散又能够统一协调、理性议事的治理结构,来维持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有效性。

  一个好公司的股权设置,大股东应该在30%?40%之间,另外还有其他股东、小股东和散户,这样比较容易作出接近80分的决策。太过分散也未必好,比如像万科的股权分散到最大股东也才占16%的股份,当创办人还在时,没有问题;但往后走,公司权力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主导,容易作出低于60分的决策,而且公司多头用力,逐渐也会走下坡路,过去这样的事例非常多。所以合理的股权结构应该避免两极化,就是过于分散和过于集中,而应该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协调、适度社会化的治理结构,保证公司有一个好的决策环境。

  第二,公司要建立一整套透明的制度。一个是对内透明,公司没有什么需要隐瞒大家的事。比如我们8年前设立万通历史陈列馆时,就是想告诉大家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否则大家会猜测所谓的“原罪”,把创业者往坏里想。这在夫妻、朋友中间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知道他的信息越多,其实你越会把对方往好里想。如果把互不相识的两个男人放在黑屋子里,他们就都可能会想着先下手为强,很容易会打起来。因为在黑暗当中,人容易把事情或对方往坏里想。在对环境不明确的情况下,人有防卫本能,高估风险,但在透明条件下,人有安全感,就可以良性互动,甚至给予正面激励。

  透明度很重要。比如我不做万通上市公司董事长了,公司也要审计我,把结果就放在网上,让大家看。董事长做的事情也在大家约束之下,包括我每次报销,大家都可以看董事长是不是自律的。现在公司的财务、利益、关联交易都很透明。一旦透明,就会获得信任感,增强凝聚力,或给大家揭弊、纠错的机会,从而防微杜渐,净化组织。

  对外也要透明,这样外部对你也会有信任,别人看你才不会往坏里想。最好的透明方法就是上市,有了法律强制性的透明义务,信息都要披露,比如买房子、资产处置。上市公司的信用比不上市公司的信用要高,用不上市公司的股票去银行抵押贷款,银行一般不放贷,但用上市公司的股票就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因为除了可流动以外,上市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透明。

  公司对外的透明度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内部约束力的加强,包括人的制度约束、道德约束、行为约束等,保证更好地执行制度和传承。人在黑屋子里没人看见的时候,可以随意变换姿势,但灯光一打开,你变换姿势时就会觉得别扭,这叫自律。因为人有道德羞耻感,越透明不雅姿势越少。所以将公司置于完全透明的环境下,就可以减少多余动作,确保好的制度可以有效地传承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5 16:05:26
公司需要把内部制度和外部社会的接口纳入管理范围。公司作为一个组织除了营利功能以外,还要满足别的功能,比如企业社会责任的功能,公益和营利需要分开,不能又像公司又像慈善机构。一个组织越细分,它的功能协调越好,系统健康,组织生命力才越强。单细胞的组织,生命力都很弱,但如果多细胞组织很多功能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楚,也会很乱。有些民营企业,私人消费、捐款都从公司出,公司就很容易崩溃。

  私人股东不能从公司里拿钱消费,比如买房。你应该建立私人公司,以便和公众公司的业务分开,同时也应和公益的事分开。私人业务可以相对不透明,跟上市公司不一样,个人兴趣可以放在私人公司里去处理。

  私人跟合作伙伴等外部系统的关系也要制度化、合约化,跟ZF各部门的外部系统也应建立很好的接口,这样企业的传承就不会受干扰。

  民营企业如果把自己的事业分成营利事业、私人公司、公益事业这样三部分,组织功能就比较完善了,系统之间才会有跟外部世界的正常接口。公益有公益的法律规范,私人有私人的游戏规则,上市公司有公众公司的规则,这样以后也不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发起了六个公益基金活动,还能跑得过来。

  要确保制度传承,品牌也很重要。因为一个品牌里边有精神层面,也有物质层面,比如可口可乐是做碳酸饮料的,品牌已经固化了,如果可口可乐做房地产,品牌损失就太大了。品牌约束会使继承者不轻易做跨行业决策。比如共产党用红颜色,这也是品牌颜色,它可以强化制度记忆。万通做绿色,品牌、口号、LOGO等软性东西会让个人不太敢去挑战违反制度约束的事情。

  国家也是这样。美国建国头十年出台了宪法,华盛顿在宪法内活动,到点就退,至今已经两百年了,这个制度依然传承得很好,宪法也没怎么被改过。所以美国的品牌、经济实力都传承了下来,科级干部、演员、拉链不严的人都可以当总统,经济还可以发展得很好。通过建立无缺陷的制度以弥补有缺陷的人的失误,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才叫系统有效,这也是民营企业事业传承唯一正确的努力方向。

  终结者还是开启者

  价值观的传承最可参考的是宗教。不管什么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一样。价值观的传承有点像养孩子,也有点像腌咸菜。所谓养孩子,孩子小时候都是光着屁股出来的,看不出什么差别,十年之后,你会发现这家孩子跟那家孩子就不一样,气质不同,这是由味道、状态、相貌、语言等综合起来的肉体以外的品牌特征,是靠一天天的时间养成的。价值观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

  比如万通员工的气质跟很多私营企业员工的气质就不太一样,我们讲理想,讲“学先进、走正道、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等讲了20年,不断地让同类的人聚集,让另类的人离开。这就跟养孩子一样,你要把公司的气质、精神文化传递下去,要靠时间和重复训练。这也像腌咸菜,放进去是白菜,弄了点卤,拿个石头压着,盖上盖子,一个月后拿出来就成了泡菜,比白菜好吃。这个过程就要在特定环境下,加特定的外部力量,封闭起来、重复训练。

  训练中得有经典,哪怕五页纸,比如《道德经》的五千字。经典就是故事加启示录。所有宗教经典写的都不是学术著作、文学著作,而是故事偏点文学,启示录偏点哲学。《圣经》是最典型的,里边有大量的故事,你可以当文学看,也有很多启示录,像哲理性的短句,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公司也要有启示录。万通20周年时,《万通全书》逐步变成公司里的“圣经”,里边有很多故事,故事后面有点启示录,挺好玩的。比如“吃软饭、戴绿帽、挣硬钱”,有点调侃,不那么严谨,但传达的意思很清楚。企业精神价值传承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编好自己内部的故事,同时把这些启示录贴墙上、搁桌子上,到处都是,每天提醒大家。

  另外要有场所。比如腌咸菜的泡菜坛子,就是一个外部环境,宗教叫教堂、清真寺、庙。企业的泡菜坛子就是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进来的新员工是白菜帮子,搁进去三个月以后是泡菜,有它的作息时间、整套程序、游戏规则。

  庙里头还得有人,就是传承的人,也叫布道者。人和神之间有一个启示者叫先知,比如穆罕默德、释迦牟尼、耶稣等。他下边是人,比如十二使徒,经典、信念通过具体的布道者来传承。企业的布道者是我们的高管、中层管理者,他们承担着传播、传承、训练的职责。

  创办人是最好的布道者,因为公司是你创办的,可以将历史和现状连接上,然后下边再有一些人来传播公司使命、价值观,比如“守正出奇”。我们还会有很多仪式性的活动,比如反省日、长城宣誓、生活节等。这些仪式性活动有利于价值观的内化。中国古代讲幼童发蒙时要背书,要背到变成用肌肉读,不用嘴读。像读“人之初、性本善”一句话最后要变成肌肉的活动,要深化到骨髓里,升华为终身的信仰。我觉得这个方法是对的,你开始重复的时候会有抗拒,因为内心有你以前装进去的东西,现在要塞进去另一个东西,那就得使点劲,把旧东西逐渐压转,与塞进去的东西融合,变成新东西,最后经过反复咀嚼,逐渐理解、升华。

  有人专门研究历史上的思想改造运动,发现它用的就是这套程序,把意识形态逐步内化为一种不可改变的行为模式。它有四步程序:第一步是学习动员,搞一个运动时,先说这件事很伟大,提升士气,似乎不搞不行;第二步就是对照检查,这么伟大的事看你做得怎么样,结果发现哪都没做好,离组织的要求太远,内心极度不安,深度忏悔;第三步组织处理,叫思想从严、组织从宽,思想上要求大家很高,但具体处理的时候让大家都过得去;第四步就是升华,大家感恩于组织上给的教育,特别是又给了一次政治生命。如此往复,练得对组织深信不疑。

  基督教也这样,教民到教堂忏悔,说自己是浑蛋,出门时主也没杀他、没扣他钱,然后他感谢主。

  所以,精神价值的传承要靠经典,要有场所、传道者和活动、仪式。随着公司发展的时间越来越长,民营企业需要考虑这四个方面的工作。对于创办人最大的挑战,就是个人的定位:你要做终结者还是开启者。所谓终结者就是人选人,越选越差,不去树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大家赚完钱一拍两散,或过分追求个人财产最大化,公司变成一个人的公司,对外、对内都不透明,家庭关系混乱等,这些都可能使你变成终结者。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华盛顿一样成为万通的开启者。华盛顿终结了英国的殖民地,开启了民主宪政的共和国。我在万通今后十年做的工作就是开启未来的大门,终结掉野蛮生长的阶段。每一个创业者都应成为过去历史的终结者和成就未来的开启者,这样企业才能有未来,才能永续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5 16:28:21
讲的很深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5 16:45:47
理念很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5 16:47:36
许多人奋斗了一辈子还是穷光蛋,怎不仇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5 18:45:05
移民的中国富人,也移走了财富,所以,中国富人的财富早晚是全世界大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