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个学生来找,进门时竟然没认出来是谁,过了会才知道是仅仅半年不见的A博士。惊诧之余,便开玩笑说:“哦,换形象啦?!”他微微笑了笑,轻轻地说:“病了,刚做完手术。”
这次我不再惊诧,而是震惊了!原来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充满精神与活力,仅仅数月,已经是骨瘦如柴,颤颤巍巍,全然没有了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模样!手术的创伤严重的损害了他的健康,从此一辈子将受病痛的折磨。
天啊!A博士属于年轻有为的博士,虽然是本土博士,但异常用功,发表了数篇高水平的论文,博士毕业继续做博后,扩展了研究方向,并相继发表了几篇论文,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好评。更难得的是,他还获得了两个国家基金的支持,可谓正处在学术生长期,前途无量,怎么会突然如此落寞呢?
原来,外人看到的只是热闹。A博士所在单位的科研压力巨大,种种考评手段逼着他不得不拼命做实验,没有论文不能毕业,没有项目不能立足。即使是一个刚出道的青年博士,也同样要和那些院士千人一样,做同样的考评;即使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也要和那些院长组长一样考评。年轻人一没基础,二没靠山,只能拼自己的身体,透支自己最后的本钱,没日没夜地做实验、写文章、申请项目,钢铁般的意志固然可嘉,纵然钢铁般的身体,能捻几根钉呢?
基金,滴血啊!基金项目固然是科研的保障,但是,你是否想过,一个势单力薄的年轻人申请项目,与一个翻云覆雨的院士申请项目,能是一回事吗?一个普普通通的无名教师申请项目,与一个四通八达的院长申请项目,能是一回事吗?一个偏远地方的年轻人申请项目,与一个皇城根下的年轻人申请项目,能是一回事吗?所谓的公平公正,基金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平等是靠什么维持的呢?是靠鲜血!血淋淋的基金,除了造就了一大批钱花不完的大牛(注:吹牛的牛),除了让一部分大牛名利双收地富起来,还造就了什么呢?圈钱运动的成功,是靠年轻人的鲜血划的线啊!
SCI,滴血啊!发表学术论文固然是科研工作者的天职,学术交流固然是学术的生命,但是,你是否想过,你随手制定的那些条条框框,让多少年轻人痛苦不堪?让多少年轻人不得不走错路?让多少年轻人从此背负影响因子的压力?本来是进行崇高学术研究的大学,逐步演变成了制造论文、生产论文的工厂。严肃的科学论文,成了被打上Made in China烙印的衣服、裤子、袜子,走遍全世界。靠影响因子决定的学术成果评价机制,除了造就了一大批铤而走险的SCI专业户,除了造就了一大批快速跟进的垃圾杂志,还有什么呢?
或许你会一边站着一边扇着凉风说:“不想申请就被申请呀!怕累就别搞科研啊!”是可以不搞,但你为何还非要拉上一大批年轻人做垫背、从而把中国科研无能的罪名加在他们身上、而自己却做一脸无辜状呢?
你手里有幸拿着数千万的钱,造了几篇一区的SCI文章,完成了自己的蜕变,摇身成了主宰,傲视天下。何时能看一下自己的双手是否沾满了鲜血呢?在一个没有任何防护设备的实验室里彻夜工作的、任由刺鼻的毒气扑面而来的、甚至守在实验装置旁吃些冷饭凉汤的,除了狰狞压抑的空气,哪里又见你的影子呢?
年轻人是需要鞭策,但不是驱赶;年轻人是需要督促,但不是法办。只知道扬鞭策马,谁知马足车尘?只知道鹰击长空,谁知杜鹃啼血?年轻人,只能自己爱护自己,科研固然重要,但与身体的本钱相比,一文不值!
转自世外桃源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bigm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