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评价标准是第三方制定的,这并不是第三方评价本身是不对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解读: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减少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价格扭曲等。这个对于学术界或学术市场来说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即要求公开、公平、公正,这里就隐含了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是存在评判标准差异的。在社会科学领域,若是还未形成客观、科学、规范的学术氛围,就有了看似客观、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是可笑的。
其次,文章的价值不在于文章的出处——“出生地”,就好像一个孩子的价值不是由于其出生在什么样的医院。这里只是举个例子,不是全盘否定,主要是针对目前的情况,比如有些孩子甚至都不能够在医院出生。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术是创新活动,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至少开始是这样!
学术信誉、学术价值,尤其是一篇文章的价值是需要时间考验的,目前过度的关注类似ssci,cssci之类的评判是在扼杀中国学术,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知道一个孩子未来的潜力与价值,但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很快扼杀其在摇篮里!
那么要真正走出这个怪圈,少参与圈钱运动,做真正的学术就要树立学术自信,没有自信就不存在学术良知,起步就在于不要围着这个不成熟的,还没有达到客观、科学、规划的评价标准转了。到田间走走你或许收获更多。
古话说,十年磨一剑,锋刃未曾试。试问cssci如何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