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orwar 发表于 2012-1-20 22:37 
康德有康德的艺术,但那只是康德的分法,对错不说,但想法又是因人而异的,选择和作用也是大相迳庭的。我 ...
1.判断非判断力,正如同生之快乐与死之恐惧不同于力比多;审美观最影响判断力,非决定了判断力,因为还有判断、取决于否这一流程
2.人所存在的世界以及人本身的局限性导致了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桥梁,许许多多的问题是人类无法证实的,所以,只能证伪,然后人类在历史上对命题进行辩证证伪
3.关于伪知识的证伪举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证明:假设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成立,那么效率V是关于时间T的函数,根据题意,T越大,V也就越大,F(V)为向上的曲线,那么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他的劳动效率就越高,与现实生活相违背,所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是伪命题。
4.关于同学的总结:
知识是客观存在的:知识的存在既是客观也是主观,先验(时空、信息、等号)则是决定知识存在与否,高于知识存在的存在
可感知认知的:既有可感知的知识,也有不可感知的,人们不能一一证实,但能一一证伪,并不断进步
可以被延伸应用的:好比说伦理道德,它与人的良心密切相连,一个有良心的人,他还没有做违背良心的事但有做这事的动机前,超验的自我会对他进行惩罚,既自责。知识的超验性,其实就是人类对自然世界善意的目的的理解,假如没有阳光空气水,人也不会存在,中国人简称其为德,而《道德经》的世界印刷率仅次于《圣经》